快訊

中職明星賽/郭俊麟復刻12強求婚橋段騙到隊友 陳冠宇有先報備

台中反罷造勢傳意外…86歲老翁疑吃便當噎到 送醫搶救不治

避重就輕?石明謹列台師大抽血案記者會「10重點」 網酸:立意良善

生醫三強 躍營收贏家…國光生技飆升逾二倍

生技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生技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生醫族群陸續公布7月合併營收,生醫族群7月合併營收陸續公布,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美時(1795)、保瑞(6472)及藥華藥(6446)三公司為最大贏家,三家公司都因為美國市場的帶動,不論是營收規模或是成長動能都位居前三名。

美時受惠血癌藥Lenalidomide出貨美國大幅成長,單月合併營收27.2億元,居各公司營收表現之冠,該公司受惠血癌藥Lenalidomide出貨美國市場大幅成長帶動,月增1.44倍、年增18.97%,營收為單月歷史次高。

第二名是CDMO大廠保瑞,受惠今年初併購美國Upsher-Smith Laboratories藥廠,帶動7月合併營收17.2億元,月增1.4%,年增61.2%,為17個月以來新高。

第三名是新藥公司藥華藥,7月合併營收8.79億元,月增3.7%、年增97.3%,主要是罕見血癌新藥Ropeg美國銷售漸入佳境。

生醫族群7月營收前十強
生醫族群7月營收前十強

第四至第十名公司分別為永信、中化、佳醫、生達、晶碩、東洋及泰博等,7月營收前十名公司中,有七家藥廠及三家醫材公司;保健品大廠葡萄王尚未公布7月業績。

除了營收前十名,7月營收成長表現較突出的還包括疫苗龍頭國光生技,7月合併營收3.61億元,年增225%,月增403.3%,主要是6月開始對大陸出貨四價流感疫苗,帶動業績成長。

其餘包括CDMO公司台康生技、原料藥廠永日、學名藥廠益得、基因定序公司威健生技、藥物及醫材開發公司博晟,醫學儀器商之器及欣大健康等,7月營收都出現年、月雙增四成至一倍以上表現。

台康生技7月合併營收8,853萬元,月增45.4%、年增41.8%,主因CDMO業務擺脫去年低潮,今年穩定成長,汐止微生物廠因日本客戶藥品銷售太好,產能滿載,同時受惠美國生物法轉單效應。

原料藥廠旭富7月合併營收1.37億元,年增110.2%。該公司曾因火災造成廠房全毀,但自去年底蘆竹廠產能全面恢復後,即爭取恢復四大產品線主要客戶訂單。

光學族群中的視陽,7月合併營收3.32億元,月減3.7%,年增76.1%,主要動能來自日本客戶矽水膠彩片聯名商品出貨;大陸市場去年基期低,今年恢復成長,同時陸續增加品牌和通路新客戶,歐美市場的矽水膠透片穩定成長,且疊加功能型老花鏡片將於下半年推出。

美國 營收

延伸閱讀

廣達上季獲利登頂 EPS 3.92元

美股勁揚 法人:台股有望挑戰半年線

上半年EPS/威宏6.38元 同期新高

Q2每股純益/拓凱4.33元 逐季向上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