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公會黃鯤雄續任理事長 談碳費收費規劃宜審慎評估
造紙公會26日舉行會員代表大會暨第30屆理事監事選舉,由華紙(1905)董事長黃鯤雄續任理事長。黃鯤雄表示,造紙業20年前就投入製程改善節能減碳,難度只會越來越高,現在平均每一噸減碳資本支出已高達1~1.5萬元;在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兩項低碳策略上,也期待政府明確SRF固體再生燃料規範及拓展生質料源(農林剩餘資材)市場量能,讓產業一起推進淨零轉型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
黃鯤雄此次續任理事長,任期正跨在台灣淨零碳排關鍵起跑期,包括碳費徵收、碳權交易、產業轉型等多項議題,產業期盼頗高,尤其碳費開徵在即,造紙同業也關切跨國差異衝擊外銷競爭力,黃鯤雄認為,碳費收費規劃一定要審慎評估產業影響。
由於台灣加入WTO造成關稅不對等,國外進口紙品無須關稅,但業者出口則須繳納5-7%進口關稅;國內碳費開徵在即,對比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碳費、碳稅起徵期程還不明朗,造紙業都關切跨國政策差異對外銷衝擊大,黃鯤雄強調,特別是紙品直接關係民生活動,碳費收費規劃一定要審慎進行產業影響評估和判定高碳洩漏風險產業。
黃鯤雄指出,三年前政府宣布台灣2050淨零目標,造紙業配合經濟部落實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綠色轉型。公會在2022年入選工業局「AI智慧應用服務發展環境推動計畫」,執行訪視造紙廠商。同年也響應經濟部「以大帶小產業碳中和聯盟」,由正隆公司(1904)擔任示範產業鏈帶領進行碳盤查、碳足跡工作。今年也會與工研院合作執行造紙產業人力調查,盤點產業兩大轉型方向的人才痛點和缺口,以利用IoT和AI科技提升精準生產和決策效能。
黃鯤雄提到,目前造紙業綠色發展主軸有三,包括持續拓展綠色纖維材料、加強綠色能源應用、開發可持續循環再造的綠色產品。歐洲造紙產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European Paper Industries,CEPI)已提出「生物碳(Biogenic Carbon)」概念,強調造紙業是一個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相容的獨特產業,紙纖維為100%可再造材質,隨著紙產品回收再利用,使碳得以延續儲存於紙品。根據造紙公會統計,2023年台灣造紙業回收紙消費量達387.5萬公噸,其中國內收購量270.8萬公噸、進口採購量116.7萬公噸,利用率94.7%。
造紙公會也揭露2023年統計年報,去年全球面臨升息通膨、地緣政治等挑戰,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台灣儘管民間消費相對穩定,但投資與出口疲弱致使造紙業整體表現不佳。2023年報統計紙與紙板總生產量為409萬公噸,較2022年減少3.6%、較2021年減少8.6%,約回到2017年產量水準(402萬公噸)。其中紙張生產量77萬公噸,較2022年度生產量減少0.5%;紙板年產量為332萬公噸,較2022年度減少4.3%,下滑至近6年低點。展望2024年,隨著景氣回升及原物料價格的溫和波動,預期造紙業整體營運將穩健成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