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園丁耕讀筆記/擴大社會創新投資的力道

企業除了追求盈利之外,也被期待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社會進步。金融業中的創投也在追求財務最大回報的同時,透過專業和金融資源,促進社會創新,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

近期,參加活水影響力投資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活動。在會議中,了解到「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近年來在國際投資圈迅速興起,成為一股風潮和熱門話題。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環境挑戰,如教育不平等、貧困與飢餓、性別歧視、氣候變遷和醫療保健等,影響力投資已是一場全球運動,旨在調動資本參與解決這些問題。

活動中,被投資的企業、基金投資者及管理團隊分享他們在陪跑式參與、發展協助以及彼此生命互相影響的歷程。這讓我猛然覺察:「這些經歷與創投的營運和作業方式竟是如此相似。」

創業投資源自美國矽谷,屬於金融投資行業的一份子,管理由一群特定投資人參與的私募基金,包括尋找、投資早期新創企業,提供專業技術、經營管理和人脈網絡等資源,協助企業實現成長與擴張。最終,企業可能上市、上櫃或被併購,投資者以出售股權獲取資本利得,而管理團隊則從中獲得基金管理費及投資報酬獎金的分潤。

由於投資主要針對早期種子項目,存在技術可行性和市場需求等不確定因素,因此,項目須具有高度技術或商模上的創新性。雖然這類投資風險高、回報期時間長,但成功案例往往能帶來巨大的財務回報。

與商業投資類似,社會創業投資也追求創新,但其回報形式體現在對社會結構的改變及人類生活質量的提升。這類投資同樣需要資源、參與協助,並長期支持項目成長。

但社會創業投資的項目更加艱難,因為這些問題往往缺乏公眾認知、能見度低,且牽涉到複雜的結構性問題和弱勢群體。

因此,要成功實現社會投資,須打破現有結構和關係,找到創新模式。不過一旦成功,這種結構性的系統改變所帶來的回報和影響力是巨大的。總結來說,社會創業投資和商業創業投資在模式上相似,只是追求最終回報的形式和影響各有不同。

在實務操作中,建議在資金募集階段即向投資股東清晰說明投資管理計畫,將資金分配方式設置為80%至90%投資於傳統商業標的(Business Venture),旨在追求股東財務最大報酬;而10%至20%則投資於社會創新標的(Social Venture),以社會影響力作為衡量報酬的指標。

這樣的投資策略不僅符合並實踐ESG(Environmental、 Social、Governance)準則中的「社會」面,展現創投在策略選擇上的參與和貢獻,同時還可將創投的傳統技能和資源引進社會企業,為其提供支持和協助。

進一步可設計管理費分酬及紅利獎金分潤的機制,以激勵團隊積極與其他影響力投資機構合作,加速社會創新領域的投資。最終,並將投資獲利回收再投入基金池,實現對社會創新投資的永續經營。

影響力投資掀熱議,ESG顯學當道。期望創投業能延續過去在產業創新中扮演的火車頭及所作的貢獻,透過適當的營運設計去加入影響力投資的行列,投入專業知識及金融資源,擴大社會創新投資的力道。

期許有朝一日,社會企業生態系能以成功經驗擴大影響一般企業的行為模式。如此,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成為社會創新企業。

創投 創業

延伸閱讀

游泳/赴歐參賽錯過禁藥檢測 「蝶王」王冠閎發聲明自清

AI成熱門關鍵詞 FinTechSpace數位沙盒競賽開跑

劉品言身體力行環保 笑:希望有人餵我吃只用一套餐具

海洋國際青年論壇海生館舉辦 創新提案守護海洋

相關新聞

從產品到營運Gogoro踩了哪4個坑? 一個資深投行家的觀察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遭遇亂流,自2011年起即擔任執行長的陸學森9月13日宣布辭職,另外也爆發採用中國製零組件,卻申請政府補助...

當薪水小偷...主管真的不知道?外商高層「水至清則無魚」:默默打分數

《不要以為這些壞習慣沒人知,其實主管都在默默的觀察打分數》

人人搶著買房...房貸極限在哪?達人試算:新青安將30年貸款推升22%

台灣的房價可說是世界奇蹟,當其他國家都在跌價的時候,只有台灣在逆風高飛,到底房價的極限在哪?或許我們可以從人民的平均薪資來推估看看。

超漲房價到底誰決定?業內人士曝「實價登錄」影響:降低買賣方可操作空間

頻頻高漲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吃不消,房屋成交價到底是由誰決定的?當然是市場買賣雙方決定的,但是這個房價又以甚麼當作合理的參考標準呢?實價登錄嗎?

觀光業拚徵才!雲品宣布實施周休三日制

雲品(2748)5日宣布,將推行「週休三日制度」,成為台灣第一個推行週休三日制度的觀光產業公司。雲品表示,週休三日制度不...

房市過熱、銀行借不到錢...終於要打房?限貸令證明政府100%能影響房價

如果你有在關注房地產的話,現在到處都是哀號聲不斷,不是在哀房價太高的問題,是根本借不到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