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火災次數大評比!新北市逾2200件居冠 全國祝融之災五大原因出爐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游智文攝影

內政部統計,2023年起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共發生2萬3,374件火災。六都暨新竹縣市中,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是新北市有2,286次,其次為台南市、台中市,各達2,201次、2,116次。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祝融之災多半發生在老舊住宅,而新北市因幅員廣闊,使得火災次數高居不下。

觀察內政部數據,六都暨新竹縣市中,以新竹縣市、台北市屬最少發生火災的縣市。

徐佳馨分析,新房在建築設計上較符合消防法規,社區消防設備與管理也有保障,因此新建案較多的新竹縣市,自然在主要城市中較少遇火災。

而北市老屋多,不過北市對於焚燒紙錢等行為有管制,且民眾屋內常設置住宅警報器、滅火器等設備,祝融之災反而相對少。

另細看內政部統計,去年截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發生火災前五大原因分別為「燃燒雜草、垃圾」、「電氣因素」、「遺留火種」、「菸蒂」及「敬神掃墓祭祖」,總計前五大原因就占整體八成,其中尤以「燃燒雜草、垃圾」占比達31.4%位居冠軍。

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依據內政部資料,發生火災起火處扣除路邊、墓地及倉庫外,室內最易引起祝融的環境是廚房、臥房及客廳,而發生火災前五大原因中,「電氣因素」、「敬神掃墓祭祖」等也榜上有名。

賴志昶提醒,住戶平時應注意廚房、神明廳以及日常起居時的用火與用電習慣,同時也需定時更換老舊電線,並選擇有安全標章的電器。

此外,賴志昶指出,一般自住客若有房貸,會由銀行強制投保住宅火險,理賠範圍包含建物本身、裝潢及動產等損失,甚至包含臨時住宿費用、搬遷費用等,且該險不僅保障火災,例如火山爆發、洪水等天災人禍,依據產險公司不同,也可能在承保範圍。

不過他表示,需注意的是,該險所理賠的房屋重置成本,是依據建物本身造價與裝潢價值,並不包含土地,與一般民眾認知的房價會有不同程度落差。

據內政部統計,去年截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發生火災前五大原因分別為「燃燒雜草、垃圾」、「電氣因素」、「遺留火種」、「菸蒂」及「敬神掃墓祭祖」,總計前五大原因就占整體八成。住商機構提供
據內政部統計,去年截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發生火災前五大原因分別為「燃燒雜草、垃圾」、「電氣因素」、「遺留火種」、「菸蒂」及「敬神掃墓祭祖」,總計前五大原因就占整體八成。住商機構提供
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起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共發生2萬3,374件火災。六都暨新竹縣市中,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是新北市有2,286次。住商機構提供
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起至今年3月為止,全國共發生2萬3,374件火災。六都暨新竹縣市中,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是新北市有2,286次。住商機構提供

內政部 火災 理賠

延伸閱讀

晴空匯大樓火災殷鑑 苗消防局長點出指揮官的重要性

客人濃煙中吃麵!新宿拉麵店失火未疏散 網痛批:賺錢比火災重要?

晴空匯火災後現況曝光 地板、牆壁沾滿漆黑焦油「跟溜冰場一樣」

影/豪宅火警燒出高樓危機 28樓火災 竹市雲梯車僅救援到8樓

相關新聞

光陽內鬥 董事長柯勝峯宣布不續任

機車大廠光陽去年才邁入六十周年,公司將於下周三(十六日)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經營權之爭卻浮上檯面。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昨...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