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行動力論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談碳有價 催動產業淨零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日表示,台灣能源轉型跟淨零轉型在過去八年已累積一定成果,如何走得更好、更遠,成為挑戰,近年看到國際間對電動車、太陽能板、電池有補貼與傾銷問題,「風險就在眼前」,未來要給國內供應鏈更大支持,讓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更好。
經濟日報與永豐銀行昨日共同主辦「綠色行動力論壇--綠電碳中和 企業永續大作戰」,邀請產官學共同探討邁向淨零轉型之後,企業將遇到的挑戰。鄭文燦出席致詞時表示,去年2月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涉及法制、科技、財務,與企業夥伴展開對話,是達成低碳轉型非常重要的關鍵,近期已預告碳費三子法,碳費費率下一步也將交由審議會制定,以科學為基礎,衡量出最佳方案。
面臨碳有價時代,鄭文燦提到三個特點,首先,希望透過工具讓產業朝向淨零轉型;第二,碳管理需要引進相關措施,從製程、能耗、運輸甚至物流等面向來訂定目標;第三,基於貿易公平原則,許多國家皆有階段性、過渡性做法,台灣也參考歐盟,將碳費計算納入碳洩漏係數,並逐步調高。
鄭文燦強調,未來碳費徵收後,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將用來協助企業轉型,因為在淨零、數位雙軸轉型過程中,需要更多資源投入,包括導入科技、輔導產業才是重點。
在COP28氣候峰會的2030年目標中,再生能源要增加兩倍。他說,今年再生能源已經超越核電,打破過去認為「沒有綠電就沒有台積電」的說法,因為現在大家都需要綠電,但未來綠電也會面臨挑戰。
舉例來說,一個風場投資要近千億元,需要導入信保基金制度,即便供應鏈成本提高、海事工程受挑戰,但看到歐洲加倍投資風電、亞洲投資也在成長,風電仍成為投資標的。
太陽光電因土地不夠,國土規劃將參考日本等其他國家經驗來創造雙贏。
鄭文燦表示,台灣能源轉型跟淨零轉型遇到很大挑戰,過去八年有一定成果,面對跨國界、跨產業、跨世代的挑戰,如何在累積成果下,一同將淨零走得好、走得穩、走得遠,將是下一個目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