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原因 多家產險業者對承保特斯拉打退堂鼓

特斯拉維修費用太貴,很多產險公司不敢承保特斯拉。(法新社)
特斯拉維修費用太貴,很多產險公司不敢承保特斯拉。(法新社)

電動車日益普及,其中特斯拉更被認為是電動車的代表,不過,許多產險業者都對承保特斯拉打退堂鼓,到底原因何在?產險高層分析,第一,特斯拉一體成型的車身,部分維修很難,保險理賠等於要買一台新車的價格;另一原因是不少特斯拉車主不願投保竊盜險,業者因此顧慮一旦承保特斯拉,更難有損益兩平機會。

業者也說,過去幾年愈來愈多的多元計程車為了省油也改用特斯拉,顯見特斯拉的熱潮,但這幾年下來,產險業者更不願意接受這類的投保,多元計程車的特斯拉相關理賠,也造成產險業者不少損失。

產險公司即使有承保各種型號的特斯拉,但也會特別檢視車主用車的情況,例如若只當作短程代步車,相對損率會較低,但倘若是主要用車,「又沒有車庫」,這時產險公司就會評估損率較高。

一位產險高層指出,所謂的特斯拉不保,是「車體不保」,但一般的第三責任險,各產險公司仍然會承保。不過,很多產險公司不敢保車體險,願意承保的產險公司幾乎沒有損益兩平的,主要仍卡在費率的問題,但若要拉高保費,消費者能否和產險公司取得共識,又是另一大問題。

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買電動車的車主不大會買竊盜險,「因為不會失竊」。主要是車子在哪裡,手機都可掌控的到,所以不會「整車失竊」,比起燃油車被偷機率很低,但不買竊盜險,保險公司的獲利空間又更低了,這些理由加總起來,若客戶選擇只買全險,但竊盜險不買,在核保上產險公司也會更嚴謹。

市場對電動車都有承保,但業者指出,特斯拉是純電車,產險公司在投保時標準會更拉高,也較為嚴苛,此外,保費費率不足也是其中一大問題。

對此產險公司高層說,特斯拉底盤是一體成型的,所有模組都是這種零件總承,大燈含燈殼、燈泡,和電線的線阻,若是一般的國產車,撞破玻璃是修燈殼,但如果特斯拉,就得整個換車身,因此現有保費費率根本不足。

這位高層說,其他高價進口車現在的維修成本也很貴,例如BMW新的七系列,一個車燈,廠商報價就要50萬、60萬元,若撞破2個車燈就要超過百萬元,同樣的,特斯拉一旦撞到,就是整個模組換掉,不能再用板金、烤漆來維修。

而因為這種情況,導致特斯拉的車損經常被估為全損,等於換一台新的,尤其車頭若明顯的損害,維修的金額甚至比買一台新的還要來得貴。

假設車主沒有保險,就會去外廠修,又會衍生另一個問題。產險業者指出,最常見的就是拆解成部分維修方式,但因為特斯拉電腦組件很多,修完之後,車上的電腦系統能否維持正常運作,外廠沒有辦法保證,原廠也不能負責,所以車主要有心理準備,電腦系統在外廠維修完之後,恐怕不見得維持先前的正常運作功能。

特斯拉 產險 電動車

延伸閱讀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歐查電動車補貼 掃到特斯拉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相關新聞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臉書觸及不好…別老拿「演算法」當藉口! 她:一切根本都在於自己不夠強大

最近菲跟很多粉專經營者有相同的困擾:臉書又改變演算法了。這低得不像話的觸及率,讓人忍不住吶喊:「臉書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難我?」

特斯拉「當精品賣」不該降價?網笑了:那大概已經倒閉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特斯拉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引發PTT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為應該把特斯拉當精品賣,但有人指出,馬斯克希望人人都能開得起電動車,如今成本下降,才有辦法降價,「當精品賣特斯拉大概已經倒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