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破局前早有準備? 吳欣盈、趙少康財產申報日引好奇

亞錦賽/中華隊19:0震懾巴勒斯坦 鎖定分組第1晉級複賽

全台322萬人「獨活」 房仲揭這類房子最受歡迎

六都獨活人口增,單身小宅成趨勢。圖/台灣房屋
六都獨活人口增,單身小宅成趨勢。圖/台灣房屋

邁入新世代,獨活人口有增加的趨勢。台灣房屋集團根據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庫數據,統計2022年單獨居處一處所的單獨生活戶,全國達322萬人,年增2.8%,六都中以新北市61.5萬人最多,其次為高雄42.9萬人,台北41.3萬人。

獨活人口較上一年增加最多的是台中市,年增約4.1%,居六都之冠,其次為桃園市及台南市,各增加3.7%及3%,台北市僅增加1.8個百分比,為六都獨活人口增加比例最少的城市。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許多人北漂或跨縣市工作,脫離原生家庭自立門戶,現今晚婚、不婚族增加,加上少子化、離婚率提高,一人戶快速增加;由於子女離鄉,老人獨居越來越多,也造成單獨生活戶人數增加。

張旭嵐說,觀察獨活人口增加比例較高的城市,有兩大特點,一是就業移居熱絡、二是房價較親民,也因此提高了買房自立門戶的可能性。

以增加比例最高的台中市來說,台中是中部地區唯一的產經商貿核心,近年苗、雲、彰、投等外圍城市,青年集中到台中就業的情況,比起北部、南部更明顯,單身獨活的情況也更鮮明。

桃園受北北桃一日生活圈成形,房價亦為北北桃最親民,成為不少脱北單身族移居首選。

反觀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雖外來就業人口多,不過房價為六都之冠,買房大不易,即便單身族也多選擇依附親屬同住,或以租代買,因此獨活人口比例,也相較其他縣市來的低。

進一步觀察,六都除了台南,獨立門戶女性普遍比男性多,北部尤其明顯,台北獨活女比獨活男多了約3.4萬人,顯見越是都會區,女性獨立意識越強,經濟自主能力也高,另一方面女性壽命較男性長,獨自享受生活的獨活女子也越來越多。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認為,單獨生活戶比例增加,民眾對住宅房數、坪數需求降低,購屋也將逐漸走向小宅化。尤其獨活女性,更強調能符合住居安全性與獨居機能性的產品,生活娛樂機能便利、社區管理安全性佳、帶電梯有管理員、可簡易烹煮、甚至帶裝潢的物件,都是獨活族購屋訴求之一。

李家妮提醒,目前銀行針對15坪以下小宅、套房,承貸率與核貸成數較低,利率也較一般住宅高,若為10坪以下物件,有些銀行甚至不承貸,購屋族自備款相對提高,不過如貸款人信用條件佳、物件地段優,貸款條件相對更具優勢,建議想入手小宅的民眾,可多方評估規劃。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延伸閱讀

「中科廊道」帶動就業機會、人口移入 信義房屋揭在地房市現況

人口增長難就業 印度經濟奇蹟幻滅

今年最貴豪宅!法人4.6億「無貸款」入手松濤苑

驚世夫妻法拍屋又轉手 還上網便宜賣

相關新聞

「科目三、滑步舞」社群暴紅短影音…業者能當行銷工具嗎? 專家:有兩面刃

近年來短影音的運用,更成為了投入資源少但效益不錯的方式。而掌握「爆紅話題」更是業者們最求之不得的流量密碼,像是社群媒體上大眾跟風的歌曲或舞蹈,或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開箱,也可能是極致奢華的頂級人生。

獨家/台灣虎航今宣布發2個月獎金 推估年終上看10個月

台灣虎航(6757)員工超幸福,今天上午十點整,所有的員工都收到董事長陳漢銘送來的感謝信,這不只是一封信,而是真金白銀的...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