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俞大㵢將接任駐美代表 李淳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

勞保年改 賴侯柯都主張持續撥補 但均無具體期程

房市持續量縮!七都第1季預售屋交易量季減9.7%、年減37.5%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實價登錄預售屋交易資訊,2023年第1季全台七都預售屋交易量,較去年第4季減少9.7%,較去年同期減少37.5%,顯見全球經濟下行、《平均地權條例》政策已對今年首季預售屋交易件數產生影響。

觀察2022第1季至2023年第1季預售屋交易量的變化,七都中除台南、高雄預售屋交易量的年減幅較為和緩之外,其餘台北、新北、桃園、新竹縣市、台中五都,預售屋交易量大多呈現逐季減少的趨勢,2023年第1季年減幅高達30%以上。

其中又以台北、新竹縣市、台中這三大都會區的預售屋交易量減幅最為驚人,分別為63%、56.8%、52.2%,已低於去年同期的一半。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台中、新竹、台北第1季預售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半以上,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前景下行,民眾購屋能力受影響;《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使投機炒作陸續退場;以及預售屋價格持續攀高,消費者追價力道減弱,是2023年第1季預售屋交易量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1季預售屋交易量,台南市逆勢成長,季增46.7%,是七都中唯一正成長的縣市。陳金萍表示,依據實價登錄預售屋備查資料顯示,台南安南區今年第1季推案戶數達1800多戶為七都之最,新建案銷售放量推波助瀾,加上南部科學園區所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園區客購屋需求,安南、善化、新市等行政區第1季預售屋交易有顯著的增長,也讓台南市今年第1季交易量僅次於去年第1季,是近五季中次高季度。

陳金萍指出,房市通常是「量比價先行」,交易量持續萎縮的狀況下,有望帶動價格出現修正,考慮到去年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高達18萬戶,潛在新建案件數量仍然可觀,必須留意未來新屋供給量大的區域可能累積大量賣壓。

此外,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之後,預售屋將以自用需求為主流,投資需求量減,也可能讓餘屋量持續增加。因此,好地段、合理價格與符合市場需求的預售屋產品才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預售屋 平均地權條例 實價登錄

延伸閱讀

新北六大指標重劃區夯 這裡單價還有4字頭

新北6大指標重劃區哪個發展潛力高?這區單價還有4字頭

脫北小資族新北買房 這兩重劃區人氣最旺

現代孟母難為!北市三所國小學區宅單價破百萬

相關新聞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臉書觸及不好…別老拿「演算法」當藉口! 她:一切根本都在於自己不夠強大

最近菲跟很多粉專經營者有相同的困擾:臉書又改變演算法了。這低得不像話的觸及率,讓人忍不住吶喊:「臉書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難我?」

特斯拉「當精品賣」不該降價?網笑了:那大概已經倒閉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特斯拉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引發PTT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為應該把特斯拉當精品賣,但有人指出,馬斯克希望人人都能開得起電動車,如今成本下降,才有辦法降價,「當精品賣特斯拉大概已經倒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