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錦賽/誰先攻蛋?大巨蛋開幕戰表演藝人曝光

曝藍白民調會議「有這些癥結點」 莊伯仲嘆:我像誤闖叢林的老白兔

驚險瞬間!南非「美人魚」尾鰭卡石縫 急斷尾求生保性命

北市消費熱區大挪移 萬華、中正打敗信義區

中正區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中正區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以村里為最小單位,製作電子發票銷售額指標呈現區域的消費熱度。銷售額愈接近100則表示消費強度愈強。永慶房屋比較近五年變化,以中正、萬華大同三個行政區為代表的台北西區,五年間銷售額指標超過95的村里增加眾多,顯示台北西區的消費力道增長迅速。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隨著台北捷運與公車路網的延伸擴展,以及各區域商圈的逐步發展,台北市消費熱區出現外擴和百花齊放的現象。

在2019年,北市銷售額指標達95的村里數僅52個,中山大安兩行政區合計就超過27處,占比達51%;到了2023年,北市銷售額指標達95的村里數增加至65處,中山區和大安區減少2處至25處,占比下滑至38%,中山,不再獨霸。

但同一時間,台北西區快速崛起,中正區銷售額指標達95的村里數變化,從2019年的2處,到2023年便增長至6處,行政區排名也從原本的第8名躍升至第3名,萬華區也從3處增至5處,排名第6,擠下信義區。

若以中正、萬華和大同三區進行合計。在2019年,中正、萬華、大同三區銷售額指標達95的村里數合計僅有6處,占比僅11%;到了2023年村里數已有14處,占比已高達21%。

陳金萍表示,過去以中正、萬華、大同一帶的台北西區,因都市發展重心東移而略顯沈寂。但是近年來台北市政府極力推動西區的復興與發展,陸續提出西區門戶計畫和中正萬華復興計畫,力圖帶動商圈活絡、振興在地產業。

而台北西區豐富的歷史地景,也為在地商圈創造獨特的人文氛圍,例如大稻埕商圈、龍山寺商圈等等,成功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與信義、松山、南港三區的台北市東區相互輝映。

內湖區商圈的發展也相當亮眼,消費熱區從3處迅速成長至6處,與中正區並列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第3名。

陳金萍分析,內湖區擁有內湖科學園區、也鄰近南港軟體園區,擁有眾多就業機會,再加上區域內公園綠地眾多,依山傍水,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也催動當地商圈不斷發展。

陳金萍表示,台北西區和內湖區銷售額指標達95的村里數的明顯增長,代表台北西區商圈和內湖商圈的蓬勃發展,消費相對活絡。隨著未來台北西區的「西區門戶計畫」以及內湖區「環狀線東環段」捷運路網的逐步到位,勢必再次抬升當地商圈的發展,未來台北西區和內湖區的商業潛力值得期待。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消費 萬華 大同

延伸閱讀

房市新領頭羊 這裡房價5年漲近7成打敗竹科

房市趨緩建商推案不手軟 台南安南區推案近1900戶掄元

通膨預期+剛性需求 自用、置產買氣回穩

史上第七低量 全台第一季房市交易6.4萬棟

相關新聞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臉書觸及不好…別老拿「演算法」當藉口! 她:一切根本都在於自己不夠強大

最近菲跟很多粉專經營者有相同的困擾:臉書又改變演算法了。這低得不像話的觸及率,讓人忍不住吶喊:「臉書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難我?」

特斯拉「當精品賣」不該降價?網笑了:那大概已經倒閉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特斯拉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引發PTT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為應該把特斯拉當精品賣,但有人指出,馬斯克希望人人都能開得起電動車,如今成本下降,才有辦法降價,「當精品賣特斯拉大概已經倒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