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薪房貸補貼來了!內政部:6月開放申請、7月領

內政部表示,後疫情時代,內政部要成為艱苦人的後盾,過去三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貿動能趨緩復甦中,惟受到央行持續升息影響,也讓國內中產以下的房貸族生活壓力變大。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部表示,後疫情時代,內政部要成為艱苦人的後盾,過去三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貿動能趨緩復甦中,惟受到央行持續升息影響,也讓國內中產以下的房貸族生活壓力變大。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今(27)日舉辦「溫暖及時─疫後特別預算啟動」記者會,內政部表示,疫後特別預算立法院已經三讀通過,其中依據條例第3條第2款「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所研擬的「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也經本(3)月23日行政院開會審查通過,預計6月開放線上與臨櫃申請,經審核通過後將一次撥付3萬元支持金,預估第一批符合資格的房貸族可於7月中領到。

內政部表示,後疫情時代,內政部要成為艱苦人的後盾,過去三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貿動能趨緩復甦中,惟受到央行持續升息影響,也讓國內中產以下的房貸族生活壓力變大。因此,內政部將透過中產以下房貸族支持方案,來協助一定年收入以下,原始貸款總額一定金額以下的中低薪房貸族,共同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生活。

方案補助對象是國內自用住宅貸款戶,其與配偶、未成年子女應符合 110 年家庭總所得合計 120 萬元以內,僅有一間房子規定;臺北市房屋原始核貸金額在 850 萬元以內,其他地區房屋核貸金額在 700 萬元以內,預估將可嘉惠55萬戶中低薪房貸族。

內政部指出,符合下列資格之民眾,可申請房貸支持方案:

1. 僅有一筆自用性質購置住宅貸款,並須有非呆帳之貸款餘額。

2. 合計持有房屋一戶以內。

3. 原始核貸金額臺北市850萬元以下的房屋、其他縣市原始核貸金額700萬以下的房屋。

4. 110年家庭成員各類所得總額合計120萬元以內。

5. 認定基準日112年2月28日。

內政部表示,定額支持3萬元係以全國平均房貸餘額 495 萬元,111年央行累積升息0.625%來估算而得。

內政部指出,此政策的重點就是要減輕中低薪房貸族的居住負擔,並再次強調協助對象是已有貸款的人,而不是未來要買房子的人,此外購買高房價者也無法適用。

內政部最後強調,本計畫是支持受疫情衝擊的中低薪民眾。另也會持續透過擴大推動租金補貼、增加直接興建社會住宅及擴大辦理包租代管等措施,讓民眾能有多元的居住支持可以選擇及實質減輕其居住的負擔。關於「居住正義」的落實,內政部會有次序、有重點的提出多元措施,規劃長遠且永續的居住政策。

內政部 房貸 租金補貼

延伸閱讀

中低薪房貸定額補貼6月開放申請 首批7月中可領到

影/房貸利率2起跳 國民黨團籲照顧租屋者及房貸族

本周房產熱話/央行5度升息!房貸利率突破2%大關 8成薪水全用在繳房貸 一表看年輕人購屋有多難

父母出頭期款、房貸手足一起繳 他未婚無子憂:未來過戶給侄子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