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北台灣濕冷 下周一鋒面到…降雨明顯

延續11月漲勢…美股道瓊再漲飆300點 史指收今年新高

會計師看時事/分工協作 實現韌性治理

勤業眾信依據近期國際局勢觀察與顧問輔導經驗,愈來愈多跨國企業認為,自身正在面臨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議題,以及所誘發的區域衝突風險。在前一篇〈四階段規劃韌性對策〉中,提供了企業布局衝突因應方案時可切入的角度。然而,韌性管理團隊如何執行規劃、完成布局與決策?對於實現衝突韌性治理至關重要。

在BCI「Resilience in Conflict Report 2022」受訪企業的回饋中,我們觀察到了一個重要的現象:約八成的企業表示已經在組織內部建立了一個針對衝突韌性治理的「集中化管理模式」。

其中半數企業採行完全集中化的危機管理機制——即從方案規劃到決策布局皆由總部統一執行。而其餘企業則採行半集中化管理模式,例如,由總部先針對衝突情境制定因應原則,再授權當地危機管理團隊規劃具體方案。

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可依據自身規模與複雜性,建立集中化的衝突韌性管理組織,再依據受區域衝突影響的業務性質細分執行團隊。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布局:

一、優先設立中央指揮團隊

衝突韌性的集中化治理需要企業優先建立自上而下的溝通機制,既需要從總部選用合適的團隊領導指揮體系,也需要從各分部選擇可勝任的協同人員。從烏俄衝突的經驗我們了解到,企業需要確保指揮團隊中的人員有能力做到快速精準的決策與調整。

二、分工布局執行團隊

確立指揮團隊後,建議從以下三點布局轄下各執行團隊的分工與權責:

(1)部署關鍵業務執行團隊:建議企業將與對外提供產品或服務、公司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部門納入關鍵業務執行團隊,並規範不同業務、不同部門間的分工與合作方式。

例如,將對外銷售單位、供應鏈指揮單位、內部進銷存管理單位一起納入業務執行團隊中,確保在規劃因應方案時,商品銷售各環節所面臨的衝擊皆被評估考量,而相關人員均能夠了解自身的分工以及相互協作的方式。

(2)規劃內部支援團隊:建議企業將資金管理、人員管理、資通訊系統及基礎設施管理相關部門納入企業內部支援團隊中。例如,於衝突發生當下,支援團隊需確保快速統籌公司維運之各類資源、有效執行內部溝通、確保同仁安全狀況,即時向指揮團隊通報。

(3)建立與中央指揮團隊的溝通管道:建議企業設立專責團隊負責與總部直接溝通。在部署衝突因應方案過程中,往往會面臨需由高階管理層決策的議題,可能涉及金流管理、人員聘用、設備採購,而最終決策均須由高階管理團隊與總部共同商議評估。

愈來愈多的實務經驗揭示,企業已經開始引入高階領導團隊參與因應方案的規劃,尤其是決策過程中,而其中營運持續管理、危機管理團隊在協調、布局因應方案時承擔著重要職責。

然而,實現韌性治理離不開分工協作,建議企業在建立管理組織時,重視跨部門溝通,引入領導團隊參與衝突因應方案的制定過程。

布局 資通訊 外銷

延伸閱讀

比官方便宜3倍!網購Netflix「共享帳號」到底賺啥? 網曝內幕:可賺了

女主播拍紀錄片登123層高樓 「樓梯有空隙」膽戰心驚

疫情改變表演藝術型態 廣藝基金會推出「雲舞台獎」

六福村再度聲明沒有狒狒脫逃 園區正在進行二次清點

相關新聞

獨家/台灣虎航今宣布發2個月獎金 推估年終上看10個月

台灣虎航(6757)員工超幸福,今天上午十點整,所有的員工都收到董事長陳漢銘送來的感謝信,這不只是一封信,而是真金白銀的...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臉書觸及不好…別老拿「演算法」當藉口! 她:一切根本都在於自己不夠強大

最近菲跟很多粉專經營者有相同的困擾:臉書又改變演算法了。這低得不像話的觸及率,讓人忍不住吶喊:「臉書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難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