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落實碳盤查 淨零邁大步

要從人性的角度宣導環境責任並非一個好方法,因為普遍來說,人性偏好以滿足欲望為出發點做事,而且會本能地迴避痛苦與讓自身利益受損的行為。
亞當斯密雖然認為人具有道德,但卻小看了人對欲望的胃口,現在橫流在資本市場的活動可以說明一切,人性沒有這麼不堪,但也沒有這麼美好,多年下來以暴利致富已經成為資本家賺錢的前提,只要能賺錢,道德的順位就被往後放,這正是為何碳盤查制度至今不成熟的原因,人們體認到破壞環境帶來的負面結果,但為了修補這個漏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犧牲,因此又讓人們卻步。
「碳盤查」是所有改變氣候變遷的第一步,它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卻是提醒所有人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最重要的第一條鞭子,找出排碳的源頭,清查是什麼東西造成碳排放,讓每個物品、每個活動的排碳歷程都清清楚楚,將暖化的事實烙印在每個人心中,凡事三思而後行,環境保護也是做每件事之前該考量的因素,複利在累積的當下通常不起眼又令人不耐,但當滾動出令人乍舌的後果時已經使人措手不及。
環境責任、社會責任的概念行之有年,過去許多企業家、當局者將之視為安撫大眾的口號,蒙混也數十年了。盤查的意義,就是告訴所有人暖化不是一場遊戲,不是作秀譁眾取寵,做這些不會得到掌聲,因為這是身而為人、地球的一份子所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大家不想只看到經濟數據上的好看數字,環境績效好才是路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指標。
許多企業認為這些耗費成本又無法立即看見實質效益,碳盤查就是要糾正這些企業家的經商觀念,向錢看齊的資本主義已經不適用未來的世界,甚至連現在都已經不再適用,每個人都有眼睛可以看出誰真正與環境共存,而誰又是以促進經濟為名、行剝削之實的人,裝模作樣的粉紅泡泡終究會被戳破。(五之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