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太業 在手訂單逾千億元

三利基,航太業千億訂單湧入。航空產業客運市場開始復甦,航太維修產業跟著好,猶有波音、空巴大單接連挹注,加上軍用航空器(無人機)訂單,國內的航太產業進入起飛期,國內供應鏈業者在手訂單逾千億元。
長榮航太(2645)董事長黃南宏表示,訂單能見度五年以上不成問題;其次是全球新機的製造及交機將呈現上升的態勢,國內的長榮航太、精鋼、漢翔、晟田、寶一、駐龍、雷虎科技等業者業績受惠,今年將很有看頭。
台灣航空業的總產值2019年衝上1,340億元,2020年降到935億元,較前一年下滑30.2%,2021年的總產值回升到984億元;國內的航太業者推估,2022年的產值衝破1,000億元,今年的產值將會直線攀升,挑戰2019年的產值數字。
長榮航太以維修飛機起家,1997年11月從長榮航空機務部門分割出來,引進奇異(GE)入股,取得訂單及壯大維修技術,目前客戶有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全日空、韓亞航空、優比速航空(UPS)及亞特拉斯貨運,長榮航太已躋身為全球第八大維修廠,客戶的維修合約訂單都最少五年,最長達十年,訂單能見度高,維修需求回溫,訂單能見度五年以上不成問題。
法人分析,長榮航太零組件業今年業績將大爆發,隨著波音B737Max重新認證後,新機型在手訂單約四千架,全新型的B737Max搭上航空業復甦,還有A320neo的訂單也會加快出貨的腳步,交機潮將推升今年業績將明顯成長。
漢翔國內航太產業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第五大的航太發動機製造商,漢翔受惠國防訂單持續成長、民用航太市場需求回溫,及儲能業務加入營運,軍機跟民航機業務將在今年業績開始發酵。
精剛方面,該公司指出,市場處於榮面,公司進一步展開產線優化,提高技術能量,具體政策為建構真空感應熔煉、鍛造及精整產線,供應產品尺寸多元,進一步拓展高階市場應用強化附加價值,歐盟地區列為行銷重點。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