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主播不能在網路上罵政府?BBC王牌體育主播被停職

春分來好運到!「2生肖」喜從天降 桃花財運都旺

利空出盡?專家:4大關鍵指標估今年房市仍冷風陣陣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1月三讀通過有「打炒房殺手鐧」之稱的平均地權條例,但因不溯及既往,市場浮現「利空出盡」聲音,民眾憂心房價是否又將蠢蠢欲動;不過專家從總體經濟及利率等4大指標檢視,認為今年房市依舊冷風陣陣。

為了遏止房市炒作歪風,2020年底開始,政府祭出系列健全房市方案,加上去年央行利率「連4升」,終於成功讓房市降溫。

內政部先前推出平均地權條例,限制預售屋換約、重罰不動產炒作、私法人購屋許可制,被稱作「打炒房殺手鐧」,外界原先期待此法可以補起打炒房的關鍵拼圖,但因不溯及既往,引發批評。

對政府打炒房效果的憂慮其來有自,根據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最新發布的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其中分項指標「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指數回升至100點之上,絕對水準從原本的「偏向悲觀」轉為「偏向樂觀」,「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同步走揚。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有打炒房殺手鐧之稱的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信心指標卻回升,可能因政策不溯及既往,被認為打炒房效果有限;如果接下來兩三個月指標維持同樣趨勢,意味市場解讀「利空出盡」,必須密切關注。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則從經濟成長率下修、實質薪資衰退、資金水位下降等總體經濟數據及利率等4大指標分析,認為房市降溫趨勢不變,今年住宅市場續呈「價縮量緩跌」的格局。

劉佩真指出,主計總處、央行以及國內智庫對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均無法「保3」,加上去年前11月國人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這兩項經濟數據意味民眾在景氣前景不明朗、薪資被通膨吃掉情況下,購屋意願會更保守。

從資金面來看,劉佩真也說,M1b、M2年增率連續數月呈現「死亡交叉」格局,代表資金充沛程度不如以往。

大環境對房市支撐力道轉趨薄弱,央行持續升息更扮演關鍵角色,劉佩真指出,去年累計升息2.5碼後,現在1房房貸利率達1.864%至1.935%,2房2.2%起跳,第3房可達2.345%;利率走揚使民眾購屋負擔增加,加上居住正義話題正熱,選前房市管制措施難以鬆綁,這些因素促房市量縮、價緩跌。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則說,房市在經濟不好、利率走揚、房價高漲及民眾收入未顯著提升等負面因素之下,早已「多重器官衰竭」,再補上平均地權條例一槍,就算打擊幅度不如預期大,也是雪上加霜。

「未來房市風貌可能改變」,徐佳馨補充,新制上路之下,預售屋閉鎖期至少7年起跳,原本靠預售屋炒高價格、翻倍賺的難度大增,預測買方將往成屋走,建商推案習慣轉為先建後售,小建商則被迫退場,「沒有利空出盡這回事」;她認為,房市向下的方向不變。

房市 炒房

延伸閱讀

喊話新內閣 建商公會指「打炒房無助選票」籲暫緩

「專家」稱中國年輕人薪低因能力差 惹眾怒掀話題

陸專家批年輕人工資低是因為能力不足 登熱搜榜第一

2023房市「軟著陸」?專家:買房跟著政府建設走 有望遇見房價甜蜜點

相關新聞

房市329檔 衝8,400億天量

329檔期案量大爆發,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新竹縣市七大行政區推案狀況,今年329檔期總銷8,425.8億元,年增2...

房市交易急凍 前二月六都移轉大減28%

六都昨(1)日公布2月買賣移轉棟數,共15,817棟,月增25.4%,年增1.1%,量能與往年同期比,相對持穩。不過,若...

九年級生心目中的夢幻企業 台積電、國泰金、長榮稱霸

往年自3月份開始,就是進入校園徵才旺季,除了疫情衝擊淡化,今年更是首度有「九年級生」新鮮人,即將投入職場,根據yes12...

為何星宇航空一堆人愛搭 他揭「最關鍵因素」:還不吸引人?

星宇航空股價曾連6天上漲,最高成交價來到每股50元登上航空王寶座,有人納悶為何社群媒體瀰漫一股「星宇很潮的風氣」,網友除了指董事長親自開飛機、行銷有成之外,特別點出「關鍵因素」...

星級飯店 上演頂尖對決

元利建設、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砸下超過兩百億元引進四季酒店,預計在二○二五年投入營運,而信義計畫區的原中信金總部大樓(A7)...

都說疫後缺工 為何雲品能包下單場近2600桌企業尾牙?故事要從1000天前說起

疫情解封帶動內需,雲品的股價也在短短一季就站上3位數,它是如何在疫情期間練兵轉型,在缺工時代不斷擴張版圖,帶動營收獲利成長?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