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永續學堂/塑造雇主品牌 從面試開始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公司因為面試引發網路上的公關危機。幾年前國內某知名大企業,在面試員工時,老總級別的面試官痛電面試者,結果頂大畢業的求職夥伴認為不受到尊重,到PTT上分享經歷,引發網友一片撻伐。這種故事幾乎每年都在發生。
老實說,這也不是這個老總的問題,是一整個舊時代台灣職場文化的問題。這種文化是過去威權體制的遺毒,雖然許多年輕世代的新公司已經不會有這種光怪陸離的狀況,但這個DNA仍存在一些資深的主管心中。
面試,其實可以塑造雇主品牌。一般來說,面試的人當中有九成的人最後不會加入公司,但他們對公司的印象會成為未來其他候選人的依據,甚至現在或許沒有適合的職缺,但未來可能會有機會。
因此,跟每個人才的關係都要把握,你不知道哪天他有機會合作,甚至他本人就算沒加入公司,但他對公司良好的印象,反而有機會對公司帶來其他可能性。
為什麼每年都會有面試環節造成的公關危機呢?因為很多主管仍抱持著「家長心態」——心裡認為公司與求職者是上下關係,公司是施捨跟給予的一方,是「公司養員工」,員工要感恩戴德,所以面試官就像歌唱比賽的評審,以選秀節目的戲劇化而尖銳的評價對方。
當今時代早就不一樣了,現在到處都有缺工問題,少子化跟局勢多變只會讓過去單純的人才選拔轉變為人才爭奪戰。企業不只要經營自己的產品品牌跟企業形象,雇主品牌也非常重要。而不管是線上的行銷還是去校園宣講招募,完全比不過一個真的參與過面試的人真實的回饋。
再次強調,公司跟員工的關係已經不是中古時代貴族領主跟農民從屬關係,而是對等的聯盟關係,身為主管必須認知,這些獨立的個體都是公司合作的夥伴,就跟每個外部供應商跟管理顧問一樣。
公司只是提供一個舞台,讓這些人才可以盡情演出。主管不把自己當家長,而是星探或球探時,自然不會擺出一個高傲的態度教訓人,反而會放下身段誠摯邀請。
就算來面試的人不符合預期,也沒有必要去教訓人,因為那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想要像「張良跟黃石公的故事」一樣進行壓力測試,最後只會把自己跟公司弄得灰頭土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