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業壯大 財促院助攻

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黃達業表示,該院在2010年接受當時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委託,針對當時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在朝野爭執不下致使遲遲無法通過下,在十位台大教授團隊深入探討並將所得結論和民進黨團進行成功協商獲朝野共識後,使立法院得以通過產創條例。這是財促院成軍後協助科技立法的第一項成績單。
黃達業表示,台大金融中心於2002年8月曾給總統府提出258金改建議,並獲陳水扁總統採納實施,即後來的一次金改。258金改的成功推動使臺灣銀行體質獲得大幅改善,也為日後推動銀行合併奠下基礎。但隨著扁政府二次金改的失敗,致使台灣併購步伐受到嚴重阻滯,財促院於是在2013年給總統府提528金改方案,馬英九總統將之交付給行政院研議。
黃達業表示,倫敦金融時報報導台灣金融業時提到,台灣銀行業發展遠遠落後半導體業領軍的台灣科技業,並指出併購不足是導致台灣銀行業市場結構過於分散以致規模太小的主因,也因此可能進一步拖累台灣國際化的腳步。因此,財促院企盼藍綠政府能落實528金改,為台灣打造一家規模夠大並由專業團隊經營的銀行國家隊。
張平沼 強化留才方案
財經立法促進院名譽董事長、燿華企業集團總裁張平沼指出,台灣科技業過去的輝煌成就完全拜具誘因的科技創新法案之賜。例如,台積電(2330)、鴻海及寶成鞋業集團都是藉助過去良好的科技發展政策,得以順利壯大發展成今日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
張平沼表示,台積電當年發行認股權證,提供員工認購使員工共同分享經營成果,留住及吸引高級科技人才,致使企業員工股東三贏。
因此,我們應就如何完善員工認股權證重現台灣科技業競爭力、如何修訂未上市櫃股票課證所稅重現台灣科技業競爭力、如何培養高級金融管理人才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以及如何加速推動銀行整併打造國際級銀行加以充分探討。
黃達業 加速財經立法
臺灣雖經三次政黨輪替,但有關財經立法的效率仍有待提升。財促院今後將專注在當前國家發展的重要財經議題研究,並提出可行立法修法建議給行政院或立法院參考。在內閣即將改組之際,財促院加速推動修法重現臺灣科技業競爭力的智庫工作,希望在短期內把影響臺灣科技及金融競爭力的重要政策或法案加以完善。
過去20年創投抵減取消及未上市股課證所稅等,影響台灣創投及科技新創公司投資報酬率及投資意願。因此,打造符合市場機制的員工認股權證稅負才能創造台灣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財促院將在過去成功推動產創條例基礎上,秉持中立專業智庫立場為重要政策或法案的立法修法貢獻力量。
吳正慶 完善課稅制度
依現行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認股權證執行權利日該股票市價超過認購價格之差額部分屬其他所得,應計入執行當年度所得總額,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唯如標的股票日後賣出造成虧損,前述所扣繳之所得稅亦無法退回。衡諸當前證券交易之資本利得,並無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前述認股權證之執行亦屬證券交易範疇,其資本利得不應被歸類為類薪資所得而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致企業以發行認股權證來留才之誘因大打折扣。
侯介澤 AFMA檢視專業
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臺灣要打國際盃,必須進一步完善金融人才發展規劃布局,加強新領域金融人才建設,形成結構合理、類型全面、素質優良,並具有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國內各大學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產學結合、國內與國際合作方式來培養高級金融專業人士。高級金融專業資格證書如CFA、AFMA和FRM將有助於健全金融人才的職業發展體系。對大中華市場言,高級金融管理師(AFMA)證書正好提供一個專業知識檢驗平臺。
吳牧恩 優化認股權證
認股權證是指企業向員工提供購買公司股票的機會,其用意在幫助企業吸引和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激勵員工為公司的成功做出貢獻。因此,認股權證的相關制度相當重要,包括合理的折扣或免費認股額度、明確定義認股權證的適用對象、認股權證的有效期限和轉讓規定…等,政府都應定期檢討認股權證計劃的效果,並根據實施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重現台灣原有的高科技競爭力。
陳若暉 組國家銀行隊
回顧「258金改」與「金融六法」的實施,使整體逾放比例逐年下降,確保金融穩定, 也加速跨業合併。面對監理科技、洗錢防制和金融科技發展,可善用金融科技來加速金融跨業併購。全球銀行併購案方興未艾,台灣宜加速籌組績優國家銀行隊。根據銀行經營績效評比,在以金控為主的領先群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北富邦、與玉山銀行,如能與經營優良的上海商銀與京城銀行合併,將可擴大規模,提升國際金融競爭力。
周治邦 扶持新創發展
上市櫃股票以課徵千分之三交易稅替代所得稅。2021年新法上路後,對未上市櫃股票交易除課交易稅外,還課20%所得稅。新法目的希望透過交易所得稅成本的大幅增加來阻斷家族企業藉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來規避遺產稅進行家族傳承的通道,但同時卻也打擊到新創事業。該法雖排除成立五年內高風險新創企業適用,但新創事業鮮少在五年內能獲利,平均約需十年才能獲利。建議政府將新法五年的規定改成十年,以扶持台灣新創行業的發展。
黃國晉 衝刺生醫產業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促進健康、延長壽命並提高生活品質,是生醫產業的重要遠景。鼓勵國內發展生醫產業,建議政府應:(1)發展臺灣生醫矽谷,建立產業與學術界的友善連結平臺;(2)對於上市櫃公司投資或發展生醫產業,可給予優惠或補助;(3)比照科學園區,多多設立生醫園區,提供一站式服務與完整的基礎建設;(4)停徵或降低未上市生技公司之證所稅,鼓勵大眾投資生醫產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