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尤昭文 ESG投資 企業發展利器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SDGs(永續發展目標)議題愈來愈受重視,金管會力促上市櫃公司、金融機構落實,但企業投入資源在「不賺錢」的項目上,真能得到「回報」嗎?這成為許多企業遲遲無法大步跨出的門檻。
投入資源 不是沈沒成本
投信投顧公會副理事長暨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表示,「對於企業來說,永續投資看似是沉沒成本、犧牲獲利,實際上反而得到許多無法量化的益處,永續投資策略真能有助企業成長。」基金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曾以ESG標準篩選的市場指數分析,發現高達73%從創立以來的表現,超越其他非ESG的同類型市場指數。換句話說,重視ESG的企業,確實更能在市場競爭下存活,且活得更好。
以台灣面板大廠友達為例,過往因為排放廢水,屢遭附近居民抗議。後來友達改變設計製程,將廢水回收再利用,並成立一家節水科技公司——宇沛永續科技公司,幫自己節水,也靠節水技術賺錢,客戶橫跨台灣與中國兩岸科技廠,有效扭轉負面形象。
尤昭文進一步表示,永續投資也許短期看不到回報,但影響力是源遠流長。企業為了ESG,想出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成為一門生意,如同友達開發的節水技術。企業對環境友善、擔負起社會責任,平時就執行高標準的ESG,可有效降低社會和環境對於營運的衝擊,面對突發事件時也具備較強的恢復力,最終可以成功轉換成更穩定且長遠。
另外從企業股價、籌資面向來看,愈來愈多機構法人以非財務因子的「ESG原則」挑選企業,漸漸成為與財務報表數字一樣重要的投資指標。因為值得投資的企業,不會只有亮眼營收數字,還能在種種「限制下」有餘力盡到環境與社會責任,包括降低碳排放、給予員工更好的勞動條件、減少生產時的環境衝擊等,能落實社會責任的企業,更有永續經營的能力。
ESG成為國際趨勢,金管會等政府機關也出力推一把。回溯2013年,金管會首次提出「2013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並以五年為一個推動期,期望能建立公司治理文化、創造共立企業價值。到了2018年,「新版公司治理藍圖」(2018~2020年)上線;有別於2013年,新版更加著重發揮董事會職能、鼓勵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以創造友善投資環境,以及提升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落實執行 建經營金三角
在此期間金管會也在2015年完成公布第一屆「公司治理評鑑」,之後持續增訂質化評鑑指標,促進企業間良性競爭,並透過公司治理指數的推動和誘因,促使企業自發性提升公司治理。
為營造更健全的ESG生態系統,並強化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金管會後又推出「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以「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良好互動管道」、「接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等五大主軸為中心,合計39項具體推動措施。
尤昭文表示,ESG如同金三角,必須從各方面著手執行永續原則,企業由上而下系統化管理,人民由下而上監督執行,方能鞏固此金三角。金管會持續推動公司治理,不希望企業只是做表面功夫,而是協助企業將公司治理和企業社會責任內化,並與企業文化結合,讓ESG、SDGs不流於形式及口號,而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利器。唯有企業、投資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良性發展與互動,營造健全的ESG生態圈,才能強化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