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5.5萬戶大停電!大安變電所保全換設備不慎爆炸 估今晚全數復電

反擊蔡易餘 Lin bay好油:不要什麼髒水都潑到我身上

亞運拳擊/甘家葳勇闖金牌戰 奧運門票一併到手

童子賢談人才與競爭力:終身學習,宛如人生流動盛宴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有終身學習的特質,好學而不倦,也因除科學與文學,在歷史及藝文領域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報系資料照片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有終身學習的特質,好學而不倦,也因除科學與文學,在歷史及藝文領域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報系資料照片

如何培養具未來競爭力的人才?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16日指出,台灣教育體制控制欲太強,應放鬆一點,提供自助旅行式的體驗學習,讓學校成為啟蒙、啟發之地,學生才能習得「終身學習、不畏變局」的態度與方法。

童子賢16日以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分出席與李國鼎基金會合辦《2022年李國鼎論壇》人才高峰會,討論重塑21世紀台灣人才競爭力,在時代跟產業不斷變化下,對人才的需求也多變,他認為「終身學習、不畏變局」是對應的方針。

童子賢好學不倦、博覽群書,雖念理工科系,卻對天文、文學及經濟學都有涉獵,他曾透露從小受開放的家庭教育所啟發,好學也成為他日後創業、拍紀錄片的養分;他分享《張忠謀自傳》書中提到張忠謀最懷念的學習生涯是18歲,在哈佛僅就讀1年的通識教育期,卻勝過對工作幫助極大的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時光。

張忠謀回憶,因為在這一年,他學會欣賞古典音樂跟英美文學,張也多次公開描述這一段時間為「人生能夠帶得走的盛宴」,這句話是引述自文學家海明威對巴黎的學習生涯的描述。

張忠謀認為,後來的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的教育教會他知識技能,但是啟發他心胸開闊、終身學習的,反而是哈佛大學那一年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教育。

童子賢舉張忠謀的故事來說明,學校教育不是萬能,僅能傳授有限知識,但是學校可以呈現宏觀知識體系以啟發學生,使學生培養出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進而能「終身學習、不畏變局」。

童子賢認為,世局多變、產業多變,人才的養成方式很難用填鴨式教育,僅靠一個學習框框就培養出好人才,但台灣的教育體系常常太緊張、控制欲太強,首先是想塞太多東西給學生,怕學生知識貧乏,結果是學生課業消化不良,但學校不可能一次把一輩子所需的知識一次教會。

其次,台灣的教育常以「灌輸式」為主,很少用啟發式。「喋喋不休的老師很像遊覽車上喋喋不休的導遊,在一場團體旅遊上一直講話,直到大家昏昏沈沈。」他認為,無論是旅遊或是學習,都會傾向「自助旅行」反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求知慾、好奇心。

他舉教導新手騎腳踏車為例:如果教騎腳踏車的方式是在書本上不斷學平衡原理、課堂上學計算齒輪比,但總是不讓人親自跨上車學習騎騎看,那麼這一場「腳踏車課」終歸是無用,而無效的教學就像是錯誤的腳踏車教學課一樣。

童子賢最後建議,台灣的高中課程應再放鬆10%~15%的時間,給學生能夠在青春期睡飽,不要搞得很多人深度近視,組社團、組球隊體驗青春生活很重要,不要在課堂投入所有時間,離開教室從生活中多聽、多看,不被所讀科系所侷限,每個接觸的當下或許不能立即獲益,但就像紅酒會在內心慢慢發酵。

童子賢以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份出席談人才競爭力。玉山科技協會秘書處提供
童子賢以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份出席談人才競爭力。玉山科技協會秘書處提供

童子賢 張忠謀

延伸閱讀

童子賢:中國清零影響工作效率 外商擬加速向外布局

張忠謀APEC下榻飯店強碰習近平?駐泰代表:無需多慮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獲公益獎 張忠謀挺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見張忠謀? 張淑芬:已登門拜訪

相關新聞

買房後周圍空地蓋起新大樓視野全遮住! 資深房仲:難避免幾乎是遲早的事情

買現在這間房子時,你早就該有心理準備「對面空地蓋起來是遲早的事」。

房市其實很熱…政府統計是落後指標? 第一線從業人員:這個月公司成交好幾戶了

「很好啊!我們昨天又成交一個案子了,這個月公司已經成交好幾戶了」。

吃到飽不怕被吃垮…消費者連吃回本都很難? 他:老闆唯「這策略」有可能輸

以「吃回本」心態去那種店的,他心中的回本定錨在售價。但店家拿的是批發價欸...

「安屎之亂」再起?好市多衛生紙降價 五月花和春風的策略應變是?

因為紙漿價格上漲,導致衛生紙價格2022年大漲,苦了消費者的荷包;2週前,指標性產品好市多科克蘭衛生紙率先宣佈降價,此舉是否帶動新一波價格戰上演,其他品牌會降價?又要用什麼方式攬客?

到處都要掃「QRcode」…吃頓飯個資免費送人!她提三建議:別隔絕了人情溫暖

只要「請掃一下QRcode喔」,我們的個資就免費送人,被予取予求的使用;但真的有必要,為了買一件衣服、吃一頓飯,白白送上個人資訊嗎?

颱風假「根本不是假」! 停班停課適用學校與政府機關…不包含私人企業

中颱杜蘇芮颱風讓高雄市連放二天颱風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