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犬颱風最新路徑曝 吳德榮:持續逼近台灣 周二轉中颱

不斷更新/中秋收假日北返車潮 國道11地雷 這時段最好走

國有地上權標售 熱度不減

招標設定地上權是財政部國產署活化國有非公用土地的重要管道。本報資料照片
招標設定地上權是財政部國產署活化國有非公用土地的重要管道。本報資料照片

招標設定地上權是財政部國產署活化國有非公用土地的重要管道,隨著市場榮枯及基地條件不同,各年推動成效不一,觀察近五年,合計已標脫82案,權利金收入達759億元,又以2020年最亮眼,在世貿三館、國泰營區等「大魚入港」下,當年權利金寫下463億元新高紀錄。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國產署每年規劃二到四批例行性國有地上權標售,由北中南各分署分別盤點轄區合適土地釋出,若有大型標的或受市場矚目個案,還會再另外單獨列標,不少北部大型地上權案件,不僅受到市場熱烈討論,權利金也開出高溢價率,挹注國庫。

近年地上權市場回暖是自2018年拉開序幕,全年權利金合計115億元。國產署當年推出空軍官兵活動中心,面積1,139.5坪,權利金底價36億元,由元大銀行砸下82億元高價搶下,溢價率高達123%,擠走南山、新光、全球、富邦等四家壽險業者。

當年搶標盛況還出現戲劇性轉折。原本國產署從郵局僅收回四封標單,南山人壽出價75億餘元,原以為勝券在握,未料在開標現場的元大銀當場抗議,才發現郵局疏失導致標單遺失,耗時一小時,「消失的標單」才重回戰局,並以82億元「搶親」成功。

2019年,全年權利金合計70億元,國產署推出捷運松江南京二、三號出口基地地上權,是當年最受市場關注的案件,面積1,450坪,底價41億餘元,結果僅元大人壽投標,以53億元餘元入手,溢價率約三成。

雖松江南京案僅一家投標,略顯雷聲大雨點小,但其實並非市場不熱,而是在等大案「上菜」。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世貿三館地上權,國產署在2020年1月終於公告標售,基地面積近5,000坪,底價266億元,包含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及國泰人壽等四家壽險業者出手,競爭激烈,結果由南山人壽以312億元奪下,刷新權利金總價紀錄,成為當年國庫非稅課收入的大補丸,溢價率17%。

世貿三館案之後,國泰營區案接棒登場,面積近3,000坪,底價約61億元,過去曾因僅限興建住宅而流標,但使用分區變更為商業區後,翻身成為炙手可熱標的,開標結果,由全球人壽以97億元、溢價率近六成,擠走新光人壽。

在兩大案順利標脫下,2020年國產署笑納463億元權利金,也刷新歷年紀錄。

不過在北部土地「精銳盡出」下,2021年、2022年北部推案轉向「小而美」,以精華區住宅土地為推案重點;國產署手中的大面積土地活化,焦點則轉向中南部,近兩年像是台中干城重劃區、台南平實營區,接連推出地上權標售,市場反應不錯。

其中2021年房市火熱,地上權市場不惶多讓,國產署推出台北市松山區敦化段土地,面積約232坪,底價約5.3億元,坪數不大但寸土寸金,鄰近微風南京、小巨蛋商圈,被形容為「燙金地」,果真吸引11封標單,建商、壽險業爭相出手,結果由皇翔建設以8億餘元奪下,溢價率超過六成。

2022年雖房市下修,但麗寶集團、全聯實業多次出手,在中南部大舉獵地。

國產署 地上權 郵局

延伸閱讀

Arm:至今採用Arm架構設計晶片的累積出貨量則達2400億組

全民權證/力旺 挑價內外15%

時力立委現勘統日砂石場吃閉門羹 鍾東錦競總:秀過頭

大雅國有地成傾倒垃圾熱點 環保局裝監視器糾劣民

相關新聞

房市其實很熱…政府統計是落後指標? 第一線從業人員:這個月公司成交好幾戶了

「很好啊!我們昨天又成交一個案子了,這個月公司已經成交好幾戶了」。

吃到飽不怕被吃垮…消費者連吃回本都很難? 他:老闆唯「這策略」有可能輸

以「吃回本」心態去那種店的,他心中的回本定錨在售價。但店家拿的是批發價欸...

「安屎之亂」再起?好市多衛生紙降價 五月花和春風的策略應變是?

因為紙漿價格上漲,導致衛生紙價格2022年大漲,苦了消費者的荷包;2週前,指標性產品好市多科克蘭衛生紙率先宣佈降價,此舉是否帶動新一波價格戰上演,其他品牌會降價?又要用什麼方式攬客?

到處都要掃「QRcode」…吃頓飯個資免費送人!她提三建議:別隔絕了人情溫暖

只要「請掃一下QRcode喔」,我們的個資就免費送人,被予取予求的使用;但真的有必要,為了買一件衣服、吃一頓飯,白白送上個人資訊嗎?

颱風假「根本不是假」! 停班停課適用學校與政府機關…不包含私人企業

中颱杜蘇芮颱風讓高雄市連放二天颱風假。

「得正」飲料店紅什麼…光是名子就引人好奇! 他:主要商品價格很有優勢

最近經常路過一間有著濃郁藍色招牌的手搖飲料店,門前總是排著長長的人龍,名字很奇特叫「得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