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ESG數位轉型 化口號為行動
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擘劃未來30年淨零的軌跡與行動路徑。同年8月,行政院成立「數位發展部」,成為中華民國數位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這兩個重要的里程碑,正式宣告台灣進入「ESG數位轉型」的新時代。
威煦軟體十年前投入「ESH」(Environment環保、Safety安全、Health健康)軟體的開發,可以算得上是ESG(Environment環保、Social社會、Governance治理)的前身。不管是ESH還是ESG,由於環保、工安、職安等工作與生產現場息息相關,許多流程長年停留在傳統的「紙本」作業模式,因而存在最多改善空間與數位轉型紅利。
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傳統的環安衛工作,其實歐美早就行之有年。包括美國的SAI360、VelocityEHS、ProcessMAP、Cority、Intelex、Benchmark ESG、Sphera,德國的iPoint、Quentic等,都是以ESG、ESH為主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供應商。相較之下,亞洲的ESH軟體公司就屈指可數。在全球製造業重心聚集亞洲的21世紀,環安衛管理走向數位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可諱言,轉型與變革除了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來自產業的「剛性需求」才是另一隻更強大的推手。
美國五大科技巨頭GAFAM包括:Google(谷歌)、Apple(蘋果)、Facebook(臉書)、Amazon(亞馬遜)、Microsoft(微軟),近年來紛紛提出積極的「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影響範圍擴及產業上、中、下游的各類廠商,使得ESG的推動從口號轉變成企業實際採取的行動。
因此,以「減碳」為核心的一連串需求,將會是ESG數位轉型的起點,例如讓碳盤查做得更有效率、更正確的數位工具,以及蒐集碳盤查數據的平台等。
其次,為了確保營運流程合乎規範(ISO14001、ISO45001等),企業在法規查核、風險管理等工作上,也能善用數位科技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再者,就是ESG相關資訊的彙整與報告,以滿足利害關係人(投資人、客戶、主管機關)的要求。
人類科技文明走到一個極致,對地球造成許多沉重的負擔。ESG給地球環境一個逆轉的機會,也給企業管理者一個自省的機會。
至於數位科技,則是加速這些機會落地執行最重要的一把鑰匙。這是我對「ESG數位轉型」的淺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