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通貨膨脹 反射經濟學現況

通貨膨脹是什麼?取決於你聽誰說,通貨膨脹不是替你清潔牙齒,就是把牙敲掉。美國前總統雷根說通貨膨脹「像搶劫犯一樣暴力、像武裝劫匪一樣可怕、像殺手一樣要命」。德國聯邦銀行前行長波爾(Karl Otto Pöhl)則說:「通貨膨脹就像牙膏;一旦〔從管子裡〕出來,就很難再把它收回去。」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通貨膨脹(通膨),亦即物價上漲的現象,都不是上述兩種情況。保持價格緩慢且可預測的上漲,已成為央行和政府管理經濟時的一大功能(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功能的話)。但是通膨有可能變成一種討人厭的失控趨勢。
通膨通常以年為單位表示。因此,3%的通膨率意味著整個經濟體的物價比12個月前高出3%。
所有經濟統計數據中,通膨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從一個經濟體的通膨數字,能有助我們理解該經濟現況是處於健康、過熱或是急遽走緩。
通膨率太高,經濟有可能陷入通膨螺旋,即物價呈指數型上漲,甚至導致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兩者之間的差異取決於價格上漲的幅度。惡性通膨在1920年代影響德國,1923年,由於惡性通膨達到高峰,德國威瑪政府一度不得不發行100兆馬克的紙幣。在2000年代,惡性通膨籠罩著辛巴威,該國物價在一個月內至少上漲50%(通常還更高)。
即使20%左右的通膨水準,也可能有極大的破壞性,尤其在1970年代的美國和英國,通膨同時伴隨著經濟成長疲軟或衰退,結果通常稱為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成長停滯兼有高通貨膨脹),多年的通膨,提高了美、英失業和破產狀況。簡而言之,通膨有能力破壞曾經自豪及健康的經濟體。
通貨膨脹告訴我們某些關於社會和經濟狀況的訊息。藉著比較生活成本增加與家庭收入增加的速度,可以計算出某個社會的生活水準提高速度。
如果通膨超過家庭薪資,生活水準就會下降:人們負擔不起本來買得起數量的商品。但是當薪資成長比通膨快,人們在支付每周購物帳單後,口袋裡剩下更多錢,亦即他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當經濟快速成長,員工可以獲得更豐厚的薪酬,這意味著他們將在商品和服務上花得起更多錢。物價往往會隨著需求增加而上漲,無論買房或理髮皆然。同樣地,如果經濟成長放緩,需求也會隨之下降,物價會降低,或者至少會以較慢的速度上漲。
物價不僅受需求的影響,還受人們可支配貨幣數量的影響。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因為印更多鈔票或因為銀行放貸更多),會有更多貨幣追逐相同數量的商品,這將推升物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