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印鈔票...通膨怪獸來了!我們的社會安全制度會破產嗎?

社會安全制度會破產嗎?
你或許會問,社會安全制度破產,而不是因為政治原因被削減的機率有多大呢?完全是零。美國的社會安全制度永遠可以用美元支付,就像它們現在支付的方式一樣。只要用郵寄支票或電子存款,把新的美元存入退休人員的銀行帳戶,就能花新的美元了。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來聽聽前聯準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的說法。2005年,在一次國會聽證會上,眾議院議員保羅.萊恩(Paul Ryan)要求葛林斯潘,針對社會安全制度的償付能力發表評論。萊恩先是發言,然後邀請葛林斯潘同意他的觀點。他說,個人退休帳戶將「提高償付能力」——這意味著社會安全制度可能不會信守它的承諾。
在回應時,葛林斯潘直截了當的否認社會安全制度是「沒有保障的」這種說法。他解釋,「沒有什麼能阻止聯邦政府隨心所欲的創造貨幣,然後支付給某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總是能輕易的決定每個月繼續支付老奶奶1,300美元,可用於房租與基本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讓她面臨危險,或死於未知的原因(在沒有社會安全制度之前,老年人的貧窮比率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可敬的制度,有時候會被稱為「老年保險」)。
葛林斯潘接著說,真正的問題不是社會安全支付的「保障」,而是通貨膨脹的管理——確保收到錢的退休者有實際的商品可以購買。這點同樣適用於航空母艦、州際公路、或者政府可能用美元支付的任何東西。政府可以支付我們想要它買單的任何東西,只要它能管理支出的總金額。
公共支出會不會太多?的確會,當貨幣供給的成長超過一國的生產能力時就會。當工人、工廠、技術和其他資源沒有再度被生產或利用時,就不會有額外的新商品或新服務能吸收額外的錢。這時會看到「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也就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本身根本不是問題。一個不斷成長的經濟體,需要不斷成長的貨幣供給。只要新貨幣能有效的被使用(以調動閒置資源、或部署新技術,進而使資源更具生產力的方式),價格就可以、也應該逐步上漲。這是一國真正的生產力,也就是吸收貨幣的能力;這是貨幣創造唯一真正的「速度限制」。
但是,美國難道不會累積「太多債務」而走向破產嗎?不。美元的確是聯準會的負債。任何新的美元也都會增加政府的總負債,並記在政府的試算表上。但沒有固有的理由能解釋,為什麼它們不應該超過政府的總資產。發行公共貨幣的政府,跟使用公共貨幣的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美國歷史上的多數時間,其資產負債表上的赤字一直都很大,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但它從來沒有違約過。為什麼沒有?
葛林斯潘告訴我們:「一個政府不可能無力清償有關其本國貨幣的義務。一個法定貨幣體系(就像美國今天所擁有的),可以無限制的製造這種債權。」意思是,如果一個政府只借自己的錢,或者主要是借自己的錢,它就不會違約,除非是因為自己愚蠢。
有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一切,代表我們其實有豐盛的政策自助餐可以選擇。讓我們看看,是否應該選擇一個非常小的政府,只擁有少數的槍枝和稀缺的奶油——然後支付較低的稅?或者,我們應該擁有大量的槍枝和少量的奶油——稅依然較低?或者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大型政府,擁有航空母艦艦隊和慷慨的社會保險福利——而且依然支付較低的稅?
如果我們真的必須降低稅率——這確實是可行的選項。因為,再說一次,稅並不能「資助」政府支出!所有的支出——無論是槍枝還是奶油的支出——都不過是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政府可能需要課稅來控制通貨膨脹,或者調整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或是將民主從財閥政治中拯救出來。但是這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較高的所得稅;當然,這往往是爭論的焦點。
這些並不是對理想世界的烏托邦式嚮往。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描述了美國和許多其他發行自己貨幣的國家,它們的公共貨幣與銀行「已經」採用的運作方式。我們現在的觀點是,政府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受約束——也是一些權威人士希望我們這樣想像的。除非它們把這些約束強加給自己。
你或許會問,天下究竟有免費的午餐嗎?唉,沒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都不代表政府可以無限制的花錢。正如我們指出的,國家的生產力(超出這個生產能力,新的貨幣就會造成不健康的通貨膨脹)確實限制了一國的支出。不過,官員們在衡量這個上限時總是過於謹慎。
經濟學家通常也同意,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是健康的,但接著反射性的設定一個保守的目標利率(目前是2%的普遍物價上漲)。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並沒有真正闡明為什麼這麼做是必要的,也沒有計算即使是稍微高一點的目標,會失去多少的機會。舉例來說,如果聯準會將通貨膨脹率改為4%,貨幣馬車的輪子真的會掉下來嗎?我們會看到,聯準會可以安裝一個完全可靠的貨幣剎車系統。當它根據可觀察的數據進行微調時,惡性通貨膨脹在實際情況下就不可能發生。
(本文摘錄自《通膨的恐懼》,樂金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