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海保署攜手嘉縣府 廢蚵繩變身高檔機能衣

嘉義縣養蚵用的蚵繩因無法重複使用且無回收管道,棄置海中成「海洋殺手」,海保署為此與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合作推動廢蚵繩再利用,至今年6月底處理超過150噸廢蚵繩及漁網,並運用先進技術抽絲開發成高檔機能衣,兼顧海洋保育也創造循環經濟。
嘉義縣是全國最大牡蠣產地,年產量逾9千公噸,產值達10餘億,但養殖戶生財的用蚵繩棄置海中卻嚴重破壞海洋環境,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尼龍材質的蚵繩韌性極強,海中生 一旦被纏繞,根本難逃!再者碎化後變成塑膠微粒,亦不利海洋生態。
海保署表示,嘉義縣環保局淨海時反映此一問題,2020年起與海保署試辦「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計畫」,海保署爭取經費委託嘉縣府,以每公斤15元收購回收廢蚵繩及漁網,交在地資源回收業者進行前置處理後,再轉賣台化再利用,創造新價值。
海委會主委李仲威近日協海保署拜會嘉義縣長翁章梁,並邀相關縣市政府及漁會觀摩,目前全球每年逾1千萬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管制刻不容緩。海保署希望此成功模式能擴大到其他縣市以及其他海廢回收品項,創造循環經濟並兼顧海洋保育。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嘉義1年約蚵繩用量約1375噸,鑑於台灣有很好回的收再利用技術,因此搭上國際海廢議題,公私協力推動蚵繩回收機制,希望變成一股循環經濟風潮。世界目前僅台灣、韓國及義大利3國有海廢回收再利用相關技術,台化2022年處理量將達到800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