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先:經濟局勢令人沮喪!統一能靠這招突圍?

企業版圖橫跨食品、貿易、物流、零售、建設、運動的統一企業,面對當前經濟局勢在通澎、戰爭與疫情的多方衝擊下,掌門人羅智先首度公開分享他對局勢的看法與經營的心法「穩定」,再沮喪,也要讓統一這艘大船乘風破浪穩穩的行駛下去。
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對於目前的局勢直言「去年到今年,非常有壓力,所有不喜歡看到的情況都發生了,而且最糟糕的是看不到結束的那一天。」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比,「從業這麼多年來,我沒看到過情況這麼嚴峻。」已經點出局勢不僅險惡,與過去經驗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通膨、疫情與戰爭,挑戰超越金融風暴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看,憑良心講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看。現在問全世界100個專家,100個專家沒有一個會說接下來日子會輕鬆的。」羅智先說。
面對當前局勢的挑戰,羅智先分享了經營哲學,他說:「經營企業講來講去都在談一個『穩定』這兩個字。也就是說我們不擔心外界發生變化,變化只要是能確定的,在我們內部就能轉變為一種穩定的因素。特別是我們這個行業是生活產業,生活產業只要能穩定,我們就有能力去管理這個情況。」
但是話鋒一轉,羅智先認為現在的這些因素,譬如說通膨、疫情跟戰爭,沒有一個是我們能夠掌握的,而這些因素又剛好是破壞穩定的最大原因。
羅智先分析,大家若心情上抱持這種不輕鬆的預期心理,本來沒有那麼嚴峻的,在預期心理下反而變得嚴峻。現在的狀況是我從來沒看過的,特別是疫情,讓人「非常沮喪」。
他認為,全世界近年的氣候變異,每一年都破紀錄,很難期待未來會變成一個正常。現在又加上戰爭,戰爭代表很多東西都斷鏈,像是烏克蘭全世界那麼大的糧倉,戰爭期間很多原來的事情都做不出來,即使將來恢復,鐵路、公路、船運各方面條件,也會是困難的任務。再加上氣候、通膨,所有不好的因素同時發生,真的會蠻辛苦的。
影響更甚於金融海嘯 企業得勒緊褲帶
相較於金融海嘯,羅智先認為金融海嘯影響偏重在金融業,但這次是生活層面。企業應如何因應?羅智先搖著頭說:「我想企業大概都一樣,把褲帶勒緊、咬著牙、希望明天能變得好一點,這幾個因素沒有一樣操之在我們,只能管好自己,在這段期間內修身養性,在組織內不要添亂、不要闖禍。」
通膨加劇財富分配矛盾,中間業者遭擠壓
面對通膨漲價問題,「很敏感、很棘手!」羅智先認為在疫情、戰爭、通膨下,全球財富分配矛盾加劇。
一般市場都可以分為上中下階層,也就是說,每個企業都得找出定位,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就像全世界有LV、Walmart都做得非常成功,但是他定位不同。
去中間化,中間那一塊逐漸萎縮,只剩上層跟下層,就會形成社會上的矛盾與衝突。要不要漲價牽涉到大環境,廠商如何定位。
大家都喜歡漲價,能漲為什麼不漲?重點是你是否真的能夠漲得起來?社會還是有很多的選擇,廠商就有壓力,原本你定位在某個階層,漲價就要挑戰另一個階層,變成高不成、低不就,就變成被社會擠壓,也是對業者的挑戰。
漲價誰吸收?原物料,像石油、煤碳等,被擠壓的是中間的業者。「不容否認,今年對全世界廠商最大一個壓力就是如何去反應成本,成本漲價是事實,但是到了終端如何去管理,就是一個大挑戰。目前看起來沒有標準答案,各家決定。沒有選擇的消費者,面對漲價肯定不高興。」羅智先分析。
內部禁止提漲價,勉勵同仁找方法
羅智先說:「我必需承認(成本漲價)壓力是很大。」面對眼前急迫的成本難題,羅智先分享:「我們常在內部的會議中勉勵同事,不要老是提成本漲價的問題,別忘了,我們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我們被請來當幹部,就是要用我們的腦袋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的確是問題,但是對我們總可以找到方法,不然對不起我們的工作、對不起職責。」
高通膨帶動消費轉型,康是美推百坪生活店
嚴峻局勢,統一也看到了,主管統一集團百貨及美粧事業的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認為,高通膨帶動消費轉向,有些遞延,有些會轉到其他地方消費。「我們不能等到消費轉移了才做改變,」康是美多年的努力要成為藥妝店的首選,藥妝店同仁每個月都到百貨實習,把藥妝店經驗帶給百貨,互相學習。
國際品牌都已經提出了漲價5%至10%,我們也接到通知,消費型態一定會轉。我們做好準備,在品類做區隔,找出那些會由百貨轉移到藥妝,並藉由康是美有1200位受過訓練的美諮師,消費者一旦來到康是美,也可以像在百貨專櫃品牌一樣獲得很好的專業諮詢。
甚至,康是美在業態上也在轉型,過去店面坪數大都在35坪到60坪,未來會增加百坪等級的大型生活店。其中,8月在三峽也會開一間坪數超過200坪的新店型。統一集團旗下聖德斯科會開店中店,這都是因應局勢與社會需求做的準備,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
生活的穩定關乎人民的幸福感,統一在羅智先的「穩定」經營管理心法下,力抗通膨、疫情與戰爭的衝擊。如何取得最佳平衡?也考驗團隊的智慧。
(本文出自2022.7.1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