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走出貧窮 永續發展第一步

「真正的窮人」不是月薪30K以下,而是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每日扣掉房租支出後,手頭只剩兩塊美元,在生存邊緣掙扎的人們。
「終結任何形式的貧窮」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排行第一,而世界銀行也指出,以測試證據與分析作為基礎,協助各國制定正確扶貧政策,並聚焦於可積極改善人民生活的政府投資,是正確的作法。
自從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之後,關於微型貸款的討論如雨後春筍,各種服務也在發展中國家受到重視,其理論和實踐都成為現代扶貧政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金融服務。
微型貸款顧名思義是小額的貸款,大部分是貸款,後來也有存錢還有保險類型的金融工具,而服務的對象大多是窮人,利息一般來說比銀行高很多,以社群互相擔保的方式借款,但還款率非常高。
當時得獎是因這項服務補足了窮人對於金融服務需求的缺口,而還款率高則顯示這是一項永續的服務。不過微型貸款在行之有年後,也有各種批評的聲音,包含利息過高是一種不道德的手段,以及金融商品多以貸款為主,沒有更多彈性的工具。
研究發現,窮人的財務有三個特點,首先是收入少,其次是入帳時間極不穩定,而第三點──高頻率的財務活動,則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們可能家裡擺一些現金、一些給父母保管、借錢給親戚、買人壽儲蓄險,也積極向微型金融機構借款、跟親友與雇主調頭寸、欠雜貨店跟房東錢,但還同時擔任鄰里間的地下銀行!
資產淨值雖然是負的,可是償債比率還在可控範圍。這也呼應了發展經濟學對窮人生活的理解──就是因為窮,所以每一分錢都要找到最合適的去處,而處理財務安排,也占據了窮人大部分的時間。
畢竟,就是因為資源相當稀少,所以窮人們必須更仔細評估每一塊錢要怎麼花,才會最有效率,必須像個斤斤計較的經濟學家才能生存下來。
很多人都有誤解,如窮人並非不理財,反而是一直積極地在管理錢,正因錢少,所以更靈活使用各種金融管道。
再者,窮人借高利貸是一種無可奈何,正式金融機構的貸款很少借這麼小額又有這麼短的期限,這些不固定的借貸需求,導致他們需要尋求一般人較難以理解的高利息借款。一般的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在考慮扶貧的金融相關政策時,多半沒有看到更深層的問題,因此所規劃出來的各種財務工具自然不符合窮人的需求。(摘自《走出貧窮》,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