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罰操縱運價 長榮、陽明及萬海表示尚在了解中

根據外電報導,南韓罰操縱運價長榮(2603)、萬海(2615)等23家航商共8,100萬美元,長榮、萬海及陽明(2609)目前都表示,還沒有接到KFTC官方通知,還在了解情況當中。
針對媒體報導南韓公平會(KFTC)對二十幾家航商之運費涉嫌違反法規而開罰一事,長榮海運表示,目前尚未收到KFTC之處分書,對於相關資訊及處分內容尚待釐清,俟收到相關資料後,將研議後續處理方式。萬海也表示,尚未收到主管機關書面通知,不知道相關的細節,無法做回應。
【中央社18日電】
韓國公平會以違法操縱運價為由,裁罰23家船公司,台灣貨櫃三雄也名列其中。長榮和萬海表示尚未收到官方書面資料,陽明證實確有此事,後續將依法上訴。
韓國公平會今天針對現代商船、長榮、萬海等23家航商裁罰962億韓元(約新台幣24.4億元),裁罰理由為過去15年操控韓國至東南亞間多條航線運價。
涉案台灣業者包括CNC、長榮、萬海及陽明,分別遭罰11億6900萬、33億9900萬、115.1億、24億1900萬韓元。
對此,萬海表示,尚未收到主管機關書面通知,暫無回應。
長榮表示,尚未收到韓國公平會處分書,對於相關資訊及處分內容尚待釐清。待收到相關資料後,將研議後續處理方式。
陽明主管證實確有此事,但金額非終判,陽明將依法上訴。
貨攬業者分析,韓國以出口為導向,出貨不順、高運價讓業者壓力大增,推估是業者集體向韓國公平會舉報。不過,韓國公平會要舉證船公司涉嫌聯合壟斷「恐有難度」,最終結果仍待觀察。
他進一步指出,船公司對運價相當敏感,絕不談論運價、合約,否則恐遭舉報集體壟斷。像是根據美國規範,船公司若要調漲綜合費率附加費(GRI),須提交資料供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備查。雖然美國屢次大動作調查運價,但業者已依法申報,官方查無不法,導致調查「雷聲大雨點小」。
貨攬業者說,海運市場過去曾低迷10多年,船公司咬牙苦撐,這波海運多頭純粹因塞港難解,供需失衡,市場機制帶動運費飆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