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美西碼頭走「得來速」? 業界揭超高毛利原因

全球最近上演貨櫃海運供應鏈大危機,而美國西岸碼頭塞港已成為全球大議題,根據國際專業航運期刊Alphaliner統計11月5日至19日這兩周美西航線平均航行靠港時間,長榮海運的數字再度讓市場驚豔,船舶從亞洲出發到美國西岸港口,平均航行到港天數只要17天,而平均船舶等待進港的天數是「零」。
Alphaliner分析11月19日當天在加州外海排隊等候進港的貨櫃船,發現有16艘近期從亞洲近洋航線轉戰美西航線的貨櫃船共等候了325天,換算下來平均每艘船等了20天。另外一家表現最好的美森航運(Matson),與長榮海運一樣,都沒有船舶排隊。
在海運塞港、艙位吃緊的此時,差一天入港,就少一天載貨,業內人士戲稱,在美西有「專屬碼頭」的長榮,入港根本是走「得來速」。業界指出,由於等待入港天數是「零」,船舶周轉率超高,難怪長榮毛利率近七成,大舉優於全球前五大航商。
國內海運專家分析,早期全球大型海運業者都有投資專用碼頭風氣,船公司為強化本身船隊的競爭力,讓自己的船舶到港口裝卸速度能更精準,投資專用碼頭,長榮海運早就注意到這個策略的重要性,也在重要的港口投資碼頭像台北港,在美國西岸更早就投資專用碼頭,在這波西岸碼頭塞港中,長榮船舶準點率優於大多數的船公司。
目前在美國西岸投資專用碼頭的船公司,包括Maersk、Matson、COSCO、MSC等都有投資碼頭;國內的業者分析,Maersk有可能是到美西的船舶數龐大,所以平均航行靠港時間較看不出優勢,像COSCO就僅次於長榮海運平均航行靠港時間約24天。
國內的海運業者也不諱言的表示,整體而言,美國當地碼頭使用車架作業特性,缺乏拖車、工人及場地擁擠,是目前西岸所有碼頭的整體現象,就算業者有投資碼頭,也不能避免這些因素干擾,只是在混亂的市場中,相較其他船公司更有優勢。
美國加州長堤港及洛杉磯港塞港情況開始改善,但速度比預期還要緩慢,根據航運市場諮詢機構Alphaliner近期報導,11月16日美國加州長堤港及洛杉磯港外有多達86艘貨櫃船在排隊等候進港,平均等待的天數超過18天。這些船舶等待進港的時間已超亞洲-美西航線的正常15天的航行時間。
根據Alphaliner觀察 11月5日至19日這二週期間,美西航線62艘貨櫃船的航行紀錄發現,這些船從離開亞洲最後一個裝貨港,平均需要28天才能抵達加州的碼頭卸貨,但各別船舶的時間差異甚大,最快的只要10天左右,最慢的多達70天,主要的差異就在於船公司在美國西岸是否擁有專用碼頭。
其中,船舶作業效率最高的是美森及長榮。以長榮為例,船舶從亞洲開航,平均只要17天就能靠泊洛杉磯的專用碼頭,比目前業界平均所需的時間快了11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