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攻製藥代工 邁步
政府大力鼓吹生技產業朝委託開發及生產(CDMO)模式發展,將規劃年產能10億劑的核酸藥物廠,投資金額最多100億元,採取公私協力模式,由政府帶頭出資,並尋找國內外廠商參與投資。據了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結合其他電子業表達投資興趣。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加速mRNA核酸疫苗與藥物的發展,預期基因、細胞治療,以及mRNA核酸藥物等新興生物藥品,將成為次世代主流療法。
由於其生產製造過程的複雜性及專業性,也帶動全球委外生物製造市場快速成長。
林全能說,亞洲鄰近國家已大力投入CDMO市場,台灣必須在此浪潮上,搶先布局先進生物製造商機,現在不做,兩年後就會失去先機。
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表示,年產10億劑的核酸藥物CDMO廠計畫目標成為亞洲前三大、全球前20大CDMO藥廠。
政府希望鏈結國內產業鏈,打開關鍵原料在地生產,打造經濟規模之量能,目前規劃月產能要達5,000萬劑供國人使用,其餘產能供全球使用。
據了解,去年起政府與民間企業開始評估建造核酸藥物CDMO廠的可行性,今年中台灣疫情爆發,政府對外採購疫苗吃緊,蔡英文總統責成前副總統陳建仁籌組核酸疫苗及藥物CDMO廠小組,領軍各部會規劃相關建置方案。
專家指出,打造年產10億劑的核酸藥物廠,建廠成本要50億元,加上技術建置及團隊召募,需再斥資50億元來完成。
政府規劃採取公私協力方式,由政府帶頭出資,另尋找國內外廠商參與投資,也不排除透過併購加速產能擴張速度。
目前已知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及其他電子業已表達初步興趣。
今年8月底行政院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時, 前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公開呼籲,台灣只要投資1億美元、用500公升的生物反應器,就可打造年產5億劑的mRNA生產線。
今年BTC會議也做出結論,建議政府發展疫苗及藥品CDMO廠。
隨著莫德納及BNT疫苗的成功,全球掀起核酸藥物代工廠投資熱,專家指出,台灣要趕搭這波代工熱,建廠速度比建廠規模更重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