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健全台灣開放金融生態系
「開放」一詞,近期已成為台灣金融業界的熱門關鍵字,指的是金融業可透過開放API串接,提供創新多元的產品服務。
金管會開始推動開放銀行以來,積極完善開放銀行API架構的基礎建設,建立「開放銀行Open API平台」、統一資安風控與技術合規標準。為了推動開放金融生態系的健全發展,參考國際發展開放銀行的經驗,包括資安標準分級以及國際FIDO標準之導入,將有機會持續降低介接及開發成本、加速金融機構與TSP業者的合作交流與創新可能。
在開放銀行第二、第三階段發展之際,TSP業者最重要的任務即是符合開放API資安標準,配合金管會政策落實消費者個資保護,已經有不少TSP業者通過ISO-27001國際認證,以期爭取與銀行未來的介接合作。
不過,從國際發展開放銀行的經驗來看,歐盟2018年實施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將資料主體分為三種,其中TSP業者在產業內的角色屬於「資料處理者」或是「資料接收者」,前者會短期儲存資訊,後者則不涉及資訊儲存,因此台灣可參考澳洲、歐洲國家發展開放銀行的歷程,將這兩種角色依據資料使用情境與風險程度,訂定不同層級的資安標準,在保障消費者個資的同時,也降低TSP業者的市場進入門檻,兼顧TSP業者參與金融創新的空間。
從金融業者的視角來看,目前主要採用動態驗證密碼(OTP)作為身分與交易驗證工具,但近年來駭客攔截手機驗證碼簡訊進行盜刷的案件時有所聞,英國、捷克等歐洲多數國家都已經在開放銀行政策的框架下導入國際FIDO標準,作為客戶授權銀行將資料開放給TSP業者時的身分認證機制。
金管會也宣布今年8月將完成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的籌組,協助金融業者導入國際FIDO標準以降低開發成本。未來若能與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接軌,不同金融機構之間將有機會透過資訊互通,由TSP業者提供技術協助,在精準行銷、客戶信用評估甚至擴大客群等不同面向上,實現開放金融生態系的「網路效應」,創造消費者、金融機構、TSP業者之間的三贏局面。
整體而言,金融產業已逐漸從過去以金融商品為中心的業務模式,轉化為以客戶為中心,透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結合TSP業者的技術優勢,有機會創造全新業務模式、改善金融服務體驗、提升顧客滿意度。
因此開放銀行第二、第三階段資安標準的合宜制定、國際身分驗證機制之導入,將成為金融機構、TSP業者等金融市場參與者的發展動力,推向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敏捷型組織變革,帶來數據價值最大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