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經營/李淳正分散客源、衝刺多元營收 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

良維(6290)2019年每股稅後純益高達6.35元,遠優於2018年的每股純益1.14元,並創下歷史新高,今年第1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大陸工廠無法營運,使得獲利下滑,但第2季工廠恢復正常生產之後,毛利率回升到26.43%,創下單季新高。
策略轉型 更上層樓
良維董事長李淳正表示,這幾年努力調整公司的營運,終於在去年展現成果。事實上,良維是蘋果線材主力供應商之一,曾經嘗到甜蘋果的滋味,但也深受蘋果產品銷售不佳導致營運大幅下滑的衝擊。良維今天能夠看到不錯的營運績效,也是辛苦轉型的結果。
李淳正也是歷經了血的歷史教訓之後,痛定思痛,採取兩大策略,帶動公司積極轉型,才能使得業績更上一層樓。李淳正的策略之一是分散客源,優化產品組合,提升高毛利產品出貨比重,二是生產自動化,來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產品精密度。
李淳正回憶道,過去只要把東西交給蘋果銷售,從來沒有失敗過的例子,可是蘋果前幾年推出的智慧音箱HomePod,沒想到美國人不買帳,銷售遠遠落後競爭對手,蘋果雖然在語音辨識跑第一,但是在智慧音箱太強調完美,等到HomePod出來之後,反而太慢,亞馬遜的智慧音箱Echo很便宜,又可以用來網購,語言也很簡單,反而一路領先。
良維為了HomePod做足了準備,開發了相關線材,HomePod賣不動,不僅良維業績受到衝擊,公司裡一堆備料呆帳,必須要打掉,整個2018年良維都在打呆,光是HomePod就打掉2億多元,而且打了三次,目前也都還沒回沖。
優化產品 自動生產
經過那次的經驗之後,為了公司穩健發展,李淳正把大客戶蘋果的訂單控制在營收的五成以下,並多元發展亞馬遜、戴森、惠普、IBM 、三星、LG、思科、騰訊等其他國際大廠訂單,在多元化客戶的發展下,使得公司的營運比較健康。
目前良維營收占比,仍以蘋果占20%最高,亞馬遜5%、戴森2%。惠普、戴爾、聯想各15%,三星與LG各5%。可以看出,蘋果占營收比重已經大幅降低,多元客戶的好處代表著多元的產品線,除了蘋果之外,還有電腦客戶、伺服器客戶、家電客戶以及電視機客戶等,業績比較不會受到單一產品的大幅衝擊。
在完成多元客戶的布局之後,李淳正進一步針對生產做出改造,首先關掉虧損多年的蘇州廠,並把產能集中,以自動化的方式生產。李淳正重新精算製造成本,例如生產線,本來一條生產線是用35個人,每一條生產線,每天產能是6,000條,他現在精簡成27個人,產能可以達到1萬條,因為他以半自動化的方式,來提高精準度與生產效率。
經過李淳正的營運調整之後,良維也開發出符合市場趨勢的線材產品,例如5G雲端資料中心,智慧家電,甚至跨入電動車的電動槍,以及影音串流產品等。
良維擁有最多品牌客戶,可以分散風險,加上生產效率的提升,全球又設立50多個發貨倉庫,可以高度配合客戶需求,使得未來展望,有機會持續看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