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生說法/換人做的迷思
「爸爸,為什麼那些大人要不停地喊著『換人做做看』?」吃飯時,忽然聽到隔壁桌一位小孩指著電視轉播的選舉造勢場合,問他的父親。
「唉呀,那只是在競選時一些想取代現任的人的一種口號。」那位父親耐心的解釋,「喊的意思代表著,現在占著位子的人做不好,要找一個人,最好是叫的人他自己來取代,就會改善現況了。」
沉默幾秒鐘後,小孩忽然說,「爸爸,那你可不可以去學校和校長說,把我現在的班導師換一下?她好兇,我不喜歡她,想換人做做看。」
「…」
由於深受老狗玩不出新把戲,以及新人才有新氣象的想法影響,當我們面對無解的現況,想在未來有所突破而改變時,我們會傾向找個新人來主導未來改進的事宜。
背後的原因,除了認為新人沒有歷史或人情包袱,可以大刀闊斧的砍除舊習、進行必要的改革外,新人帶來的新期待、新希望,也足以勝出那些原來就在位置上,等因奉此、無所事事,無法讓我們有耳目一新的原班人馬要來得強!
只不過,這種新人才會有所突破,做得比原來的人更好,認為「換總比不換來得強」的想法不一定正確。
許多顧問公司的研究資料都顯示,企業界有超過七成以上的變革並不成功,而大多數的成敗關鍵,都繫於主導此任務的領導人。
尤其令人吃驚的是,外來的空降新人存活率低得驚人,平均不到兩年就會因成效欠佳,不符合原先的期待而被換掉。
雖然,新人本身的專業能力可能無庸置疑,又會因為急於表現而帶來新的氣象與新的作法,讓人充滿了期待,不過我們卻忽略,既然角色是新人,就代表他/她對現況不會熟悉,無法立即深入了解各種情形,容易淪為做表面功夫。
結果,不是在一開始就做了過多的承諾,卻無法有效的落實,或是過程中手段太過於激進,造成原有勢力的強烈反彈,不然就是因為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虛心求教,又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支援團隊,而產生了眼高手低,在原地空轉的現象。
因此,「換人做做看」固然是打破沉痾、為組織注入新能量的選項,卻不一定產生合於預期的結果。因此,除非當事人能洞察其中的癥結,避免新人遭遇的困境,而我們對於新人的表現不要過分高估,能控制自己的期待,否則,換人做做看會不會帶來改善,就很難說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