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世代DRAM 交替!Consumer DDR4 價格恐季增逾40%

DRAM產品價格預測。集邦/提供
DRAM產品價格預測。集邦/提供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最新調查,由於三大DRAM原廠將產能轉向高階產品,並陸續宣布PC、server用DDR4和Mobile用LPDDR4X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期(EOL),引發市場對舊世代產品積極備貨,加諸傳統旺季備貨動能,將推升2025年第3季一般型DRAM(conventional DRAM)價格季增10%至15%,若加計HBM,整體DRAM漲幅將季增15%至20%。

集邦表示,第3季DDR4需求持續熱絡,原廠有意擴大售價漲幅。在台廠產能尚無法完全銜接,且產品容量較小、無法滿足客戶需求規格的情況下,短期內DDR4仍將供不應求。此外,因目前DDR4皆優先滿足server需求,對consumer應用的供貨有限,加上consumer訂單規模較小,買方缺乏議價優勢,預料第3季consumer DDR4價格將季增40%至45%。相對產能集中的新世代DDR5產品,第3季價格上漲幅度相對溫和,出現新舊產品世代價格走勢分化的市場格局。

PC DRAM價格明顯季增 部分原廠因應需求延後server DDR4 EOL

因應美國可能於對等關稅豁免期後提高進口關稅,主要PC OEM皆積極要求ODM提高整機組裝量,並繼續提高DRAM庫存水位。在供給面,因三大原廠轉移產能至server DRAM,壓縮對PC DDR5和DDR4的供應。PC DDR4供給更因原廠EOL政策,以及雲端服務業者(CSP)積極採購server DDR4等受到排擠。根據以上因素,預估第3季PC DRAM價格漲幅將擴大至8%至13%。

觀察server DRAM市場,CSP建置資料中心帶動DDR5需求轉強,DDR4產品則因EOL訊息出現提前搶貨情況。原廠原計畫加速轉進DDR5生產、大幅削減DDR4產能,然今年第2季DDR4需求激增,促使部分原廠延後EOL時程,影響產品線切換進度,短期供給結構出現調整空窗期。展望第3季,server DRAM需求受到資料中心、新平台與AI server部署支撐,價格上漲3%至8%。

LPDDR4X價格漲幅擴大 GDDR6供不應求推升售價

集邦指出,今年四月起韓、美系原廠陸續宣布將於明年減少或停止供應智慧手機、筆電使用的LPDDR4X,但因相對應的處理器晶片規格未能同步升級,導致市場恐慌性需求明顯升溫,預期第3季價格將大幅季增23%至28%。LPDDR5X主要因旺季備貨影響,短期供給較緊張,疊加原廠有意縮小和其他記憶體產品的價差,預估第3季合約價將維持上漲5%至10%。

Graphics DRAM第3季主要由輝達(NVIDIA)新一代顯卡備貨帶動需求,PC OEM也開始回補庫存,但整體拉貨動能仍因遊戲市場需求偏弱而相對保守。此外,三大原廠已逐步切換產能至GDDR7,以因應NVIDIA新一代GPU上市,但NVIDIA部分中低階顯卡、超微(AMD)等其他業者仍沿用GDDR6,造成短期內GDDR6呈現供不應求。整體而言,graphics DRAM第3季價格漲勢強勁,以GDDR6尤為顯著。

NVIDIA DRAM

延伸閱讀

全民權證/南亞科 二檔發光

DDR4現貨價比DDR5貴一倍!南亞科手握375.9億元庫存 從賠錢貨變黃金

南亞科、華邦滿手賠錢貨 轉眼變黃金

威剛DDR4 喊漲價40%

相關新聞

黃仁勳:我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 知道雷軍定會成功

Nvidia輝達(另稱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16日在北京舉行媒體會,黃仁勳表示,「我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過去五年裡,中國的...

台積電第2季每股純益15.336元 每天開門賺進逾44億元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結算第2季大賺3982.7億元,創下史上單季最賺錢的一季,每股純益15.36元,等於每天賺進逾44億元。

台積電設廠傳雲林敗部復活 張麗善證實:保持密切聯繫 只欠「東風」

雲林縣近年積極爭取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進駐,但先前傳出台積電可能轉往屏東設廠,後又宣布在美擴大投資,半導體是否「根留台灣」...

美將在月底發布半導體關稅稅率 業界面臨「三殺日」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8日表示,將在7月底或8月1日發布半導體關稅稅率決定。半導體業認為,雖然台廠直接銷美比重很低,仍擔心...

蘋果衝折疊機 預計年底前完成試產、明年亮相 台積、鴻海等搶搭商機

蘋果衝刺首款折疊iPhone問世,供應鏈傳出,蘋果要求協力廠今年底前完成折疊iPhone試產,預計2026上半年進入整機...

Google推新手機 台積助攻 首度捨棄三星搭載晶圓一哥製造晶片

Google宣布,8月20日將在紐約舉辦新品發表會,推出全新Pixel系列裝置,預料多款智慧型手機和一款智慧手表都將亮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