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軍將進酒/歐美軍隊飲酒盛行 戰死名將防腐液變酒名

蘋果首款摺疊手機iPhone Fold最快明年登場!5大特色讓人好想買

影/越南下龍灣船難增至37死!大晴天秒下雷雨冰雹 失事搶救畫面曝

蘋果攻AI眼鏡設計朝模組化發展 鴻海、廣達有望拿下代工訂單

蘋果強攻AI眼鏡商機,最新專利大秀未來產品設計朝模組化發展,透過模組拆卸方式,讓用戶可更換電池、支撐臂(鏡架)等元件。(美聯社)
蘋果強攻AI眼鏡商機,最新專利大秀未來產品設計朝模組化發展,透過模組拆卸方式,讓用戶可更換電池、支撐臂(鏡架)等元件。(美聯社)

蘋果強攻AI眼鏡商機,最新專利大秀未來產品設計朝模組化發展,透過模組拆卸方式,讓用戶可更換電池、支撐臂(鏡架)等元件,還有多種顏色、材質與風格訂製,讓用戶打造獨一無二的外觀。

業界傳出,蘋果AI眼鏡有望於2026年推出,鴻海(2317)、廣達(2382)奪下代工單機率高,台積電(2330)可望操刀關鍵晶片。隨著蘋果揮軍AI眼鏡,業界看好將掀起市場新一波熱潮,讓AI眼鏡成為市場新寵兒,推升各大品牌新品齊發,宏達電(2498)、達邁(3645)、玉晶光(3406)、揚明光(3504)等台股AI眼鏡概念股同步迎來新商機。

科技媒體PatentlyApple報導,蘋果已獲得批准一項專利,涉及未來智慧眼鏡模組化設計方案。

蘋果在專利中提到「支撐臂」(Securement Arms)設計,從鏡框延伸而出,不僅支撐眼鏡佩戴,還能透過施加頭部壓力、耳部支撐等方式,減輕鼻樑和臉頰的負擔。

部分支撐臂設計為可拆卸,用戶能根據需求更換不同部件,實現更好的貼合度、延長電池續航或提升個人化風格。這種設計靈活適應各種頭型和尺寸,且適用於休閒到運動等多種場景。

相關專利顯示,支撐臂內嵌處理器、揚聲器、電池、電路板等核心電子元件,專利還特別提到可更換電池(Swappable Battery)設計,用戶可隨時替換含電池的支撐臂部分,確保設備不間斷運行。

此外,支撐臂支持多種顏色、材質和風格定製,使用者能打造獨一無二的外觀。蘋果的專利圖進一步展示如何通過不同模組化框架和支撐臂,適配多樣化的頭部尺寸和形狀。

蘋果為打造AI眼鏡,已提前埋下伏筆。外媒TechCrunch報導,蘋果在2025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宣布十多年來最重大的軟體設計變革:「液態玻璃」, 這一視覺上的革新,就是為了之後的AI眼鏡奠定基礎。

外電報導,蘋果計劃推出的AI眼鏡預計將配備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並內置Siri助理,支援接聽電話、播放音樂、即時翻譯和導航等功能。用戶可以在顯示幕上看到通知、圖片和其他疊加層。液態玻璃設計的半透明效果,有助於這些資訊自然融入用戶的視野,而不是突兀的遮擋視線。

液態玻璃設計理念源於蘋果Vision Pro VR耳機的用戶體驗。新設計引入一種半透明、動態的視覺效果,使螢幕上每個視窗都像一塊真實的玻璃,具有一定的反光和折射效果。

這種設計旨在讓數位內容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為用戶帶來更直觀和自然的交互體驗。

蘋果 AI

延伸閱讀

蘋果降價奪回陸手機龍頭 配合國家補貼 5月逆襲成功

梨山蘋果今年受低溫氣候損害 農業部公告現金救助10萬

再生能源承諾不足!綠色和平評比:蘋果5大供應商「和碩墊底」

蘋果iOS新系統命名 2025年發表卻用26原因曝光

相關新聞

黃仁勳:我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 知道雷軍定會成功

Nvidia輝達(另稱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16日在北京舉行媒體會,黃仁勳表示,「我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過去五年裡,中國的...

台積電第2季每股純益15.336元 每天開門賺進逾44億元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結算第2季大賺3982.7億元,創下史上單季最賺錢的一季,每股純益15.36元,等於每天賺進逾44億元。

台積先進製程再迎大單 大客戶邁威爾客製化晶片新單落袋

客製化AI晶片巨頭邁威爾18日透露,新增兩家超大規模雲端客戶,並有超過50個為其他客戶客製化晶片的機會、看好相關商機有望...

台積電設廠傳雲林敗部復活 張麗善證實:保持密切聯繫 只欠「東風」

雲林縣近年積極爭取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進駐,但先前傳出台積電可能轉往屏東設廠,後又宣布在美擴大投資,半導體是否「根留台灣」...

台積電:考量市場與長期策略 2年內退出氮化鎵業務

氮化鎵(GaN)廠納微半導體(Navitas)宣布,旗下650V元件產品在未來1到2年內將從現有供應商台積電逐步轉由力積...

「服務超過27年」台積電亞利桑那州董事長異動 凱西迪將退休

台積電今日代子公司TSMC Arizona公告股東臨時重要決定董事長異動,凱西迪(Rick Cassidy)卸下TSMC...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