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晶片落後美一個世代

中美倫敦經貿磋商之際,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昨罕見於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專訪。任正非坦言,華為的晶片仍落後美國一個世代,但也強調,大陸其實無需擔心晶片問題,因為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計算結果還是能與最先進的晶片水準相當。
中美新一輪經貿談判,重點在於稀土與晶片的角力。亦即面對美國限制對大陸的晶片出口,北京打出稀土牌。而美國對大陸的科技管制,華為又是主要對象之一。任正非這次專訪刊出時機,引起關注。
在這篇題為「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專訪中,對於美商務部五月十三日警告,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的昇騰晶片,均違反美國政府出口管制。任正非說,「中國做芯片(晶片)的公司很多,許多都做得不錯,華為是其中一家。美國是誇大了華為的成績,華為還沒有這麼厲害」。
針對中美晶片技術差距,任正非坦言,「我們單芯片還是落後美國一代,我們用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用群計算補單芯片,在結果上也能達到實用狀況」。他認為大陸在中低端晶片上是有機會的,大陸數十、上百家晶片公司都很努力。特別是化合物半導體機會更大。
他並稱,「軟件(軟體)是卡不住脖子的,那是數學的圖形符號、代碼,一些尖端的算子、算法壘起來的,沒有阻攔索。困難在我們的教育培養、人才梯隊的建設。中國將來會有數百、數千種操作系統,支持中國工業、農業、醫療等的進步」。
任正非特別強調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他強調,當大陸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時候,要重視理論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基礎研究不止五至十年,一般要十年、廿年或更長的時間。如果不搞基礎研究,就沒根。即使葉茂,欣欣向榮,風一吹就會倒。
他舉例說,買國外的產品很貴,因為價格裡面就包含他們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所以,中國搞不搞基礎研究,也要付錢的,能不能付(錢)給自己搞基礎研究的人?」
他呼籲大陸社會對理論科學家要尊重、要寬容,國家要支持。他提到華為一年投入人民幣一千八百億元(約台幣七千五百億元)在研發,其中約六百億元從事基礎研究。
任正非說,人工智慧(AI)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後一次技術革命,強調發展AI要有電力保障,而大陸發電、電網傳輸都很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