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公開量子晶片製程成果 推動台灣量子科技研發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之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啟東說明運作原理。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之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啟東說明運作原理。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央研究院今天發表量子電腦晶片製程科學研發成果,不僅成功以8吋晶圓機台製作高品質超導量子位元,也揭牌國內首座量子晶片製程研發平台與量子計算測試平台,未來將持續精進研發核心技術,帶領台灣在量子科學時代發揮關鍵角色。

今天揭牌的「量子晶片製程研發平台」(QC-Fab, Quantum Chip Fabrication Space),為國內首座專為製造超導量子晶片所建構的8吋製程平台設施,具完善製程能力與即時檢測設備,可支援各類型超導量子位元製程的開發,以及高品質超導量子晶片與參數放大器研發。團隊也持續發展與建立三維堆疊製程技術,以打造多量子位元晶片為目標。

出席揭牌儀式的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發展量子科學必須同時投入高階製程研發人力及尖端硬體設施,目前中研院在台南分院所設置的兩項重要量子設施將開放全國學研界合作使用,希望藉由資源整合與平台共享的效益,推動我國量子科技的發展,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量子關鍵領域的研究。

中研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之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啟東表示,量子晶片製程控制與均勻性要求日益嚴格。我國雖在半導體晶片製程獨步全球,但半導體晶片與量子晶片的製程及需求有顯著差異,突破製程穩定度與均勻性的技術關卡為當前量子電腦面臨的關鍵挑戰,目前中研院在南部院區建置全新8吋晶圓製程研發與量子計算設施平台,達成國內量子晶片研發的重要里程碑。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量子晶片製程研發平台」(QC-Fab, Quantum Chip Fabrication Space),為國內首座專為製造超導量子晶片所建構的8吋製程平台設施。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量子晶片製程研發平台」(QC-Fab, Quantum Chip Fabrication Space),為國內首座專為製造超導量子晶片所建構的8吋製程平台設施。記者劉學聖/攝影
目前中研院在南部院區建置全新8吋晶圓製程研發與量子計算設施平台,達成國內量子晶片研發的重要里程碑,中研院長廖俊智親自介紹。記者劉學聖/攝影
目前中研院在南部院區建置全新8吋晶圓製程研發與量子計算設施平台,達成國內量子晶片研發的重要里程碑,中研院長廖俊智親自介紹。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研院發布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今天也公開亮相。記者劉學聖/攝影

科學 半導體 中研院

延伸閱讀

美中談判關鍵期 華為任正非稱大陸無須擔心晶片問題

美中貿易談判續談至第二天 美方願放寬部分出口管制、輝達H20晶片除外

廖俊智任期將屆滿 中研院啟動院長遴選委員會組成

量子覺知手札/約束

相關新聞

冬蟲夏草?日月光員工餐赫見巨蟲 網友爆黑幕「堅持不換團膳廠商」

雖然時常必須加班,甚至遭外界冠上「輪班星人」的稱號,但台灣科技業的高薪仍舊吸引許多人求職。不過,近期日月光的員工伙食接連爆出食安疑慮,除了...

台積電、三星下半年搶單2奈米 晶圓一哥製程良率突破60%

南韓媒體報導,台積電和三星電子都將在今年下半年生產業界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晶片,兩大半導體廠的搶單大戰預料將更加激烈,但三...

Meta高層傳近期來台 傳是因為擔心詐騙案連續被處分

據了解,Meta高層預計下月來台訪問數發部等政府主管機關,據傳是擔心近期Meta因廣告實名制未落實而被連續罰款的議題。不...

半導體大老按讚技術領先 蔣尚義:台積未來十年非常穩

半導體大老、鴻海集團旗下訊芯-KY董事長蔣尚義昨(18)日表示,台積電未來十年非常穩,因為除了台積電技術持續領先外,每年...

蘋果攻AI眼鏡設計朝模組化發展 鴻海、廣達有望拿下代工訂單

蘋果強攻AI眼鏡商機,最新專利大秀未來產品設計朝模組化發展,透過模組拆卸方式,讓用戶可更換電池、支撐臂(鏡架)等元件,還...

用GPU來做AI是不健康的!為何他認為NPU如「哆啦A夢式AI」 對人類及地球可能更理想?

AI晶片設計新創公司耐能智慧(Kneron)的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認為,用GPU在雲端資料中心做AI,不僅對地球不健康,也不利倫理道德及人類走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