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突破引領陸股重估 創新主題成投資關鍵
2025年以來,境外掛牌中資股(如港股)表現相對強勢,主要受惠於AI題材的帶動。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蕭正義指出,儘管市場仍對中國大陸經濟復甦進度和地緣風險有所顧慮,部分投資人亦對近期漲勢持保留態度認為AI熱潮可能過熱,加上西方國家對大陸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仍具不確定性;但是,滙豐投信認為,AI創新對大陸股市長期成長動能仍具實質貢獻,有望驅動結構性再評價。MSCI中國指數中,約六成成分股與AI產業高度相關,涵蓋資料中心、雲端基礎建設、電力與軟體應用等領域。
蕭正義說明,隨著中國AI模型加速落實,企業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預期將持續上升,長遠而言將開創全新商業模式與收入來源。這些成果其背後仰賴大陸多年來在AI政策與資金支持上的累積。目前大陸前六大AI新創公司皆位於杭州,該城市正迅速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核心,這些企業不僅在語言模型領域展現競爭力,也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自駕車、晶片與遊戲等多元應用。
根據滙豐投信的觀察,AI加速應用將全面帶動下列領域:
一、雲端平台:AI成為企業採取雲端技術的動能,服務供應商可望受惠於以AI驅動的雲端收入成長。
二、半導體:隨AI運算需求提升,本土晶片自製化進程將加快,先進製程與高效能晶片需求同步攀升。
三、應用軟體:運算成本降低讓開發者可設計更具邏輯推理能力的應用程式。
四、AI裝置:隨著AI應用普及,裝置升級潮將啟動,有利於智慧型手機、PC及其供應鏈廠商發展。
與此同時,大陸人形機器人領域正迎來快速成長,安裝量領先全球。自2021年以來,大陸每年安裝超過25萬台機器人,而美國、德國、韓國和日本每年僅安裝2萬5至5萬台2。由於機器人能力和成本優勢的不斷提高,中國在機器人市場市佔率節節攀升。整體而言,大陸工廠安裝的機器人目前佔全球需求的51%3。根據預測,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突破萬台,2030年更上看500萬台。在AI驅動下的製造成本優化將推升普及率,而大陸供應鏈廠商在此領域已搶占先機。
至於電動車領域,大陸市占率突破七成4,2024年大陸新車銷量中,約一半為電動車或插電混合動力車,而2019年5僅為5%。顯示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同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快速導入,也進一步鞏固中國品牌的技術優勢。
大陸官方近期密集釋出利多政策,3月兩會明確提出將推動AI模型、大數據、智慧製造與電動車等產業發展,並設立人民幣1兆元的國家創投基金,引導地方與民間資金投入科技領域。同時,大陸官方對民營科技企業態度轉趨正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罕見與科技大老會晤,更是釋出挺創新、挺民企訊號。
今年春節以來,由於大陸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亮眼表現,以及在應對美國貿易政策方面表現出的韌性,A股整體表現較為強勢,但大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預期先於基本面」的特點。由短期來看,美國貿易政策帶來較多不確定性,市場短期趨於謹慎,資金暫時出現回流防禦性板塊的跡象。未來如果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業績能夠進一步驗證經濟復甦的趨勢,投資人情緒升溫疊加業績和估值修復,市場或有望上演回溫行情。
滙豐投信強調,儘管大陸股市近期反彈,但相對估值仍具吸引力,加上外資配置偏低,資金回補動能可期。滙豐投信在大陸股市布局策略建議聚焦三大主軸:AI與科技創新、人形機器人與消費復甦題材,基本面研究仍是選股關鍵,特別在市場高波動時期,應優先布局具能見度與風險調整報酬具吸引力的高品質企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