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宣講透過選舉罷免打掉雜質 藍白轟總統失格

恐雙颱接力生成? 吳德榮指它侵台機率激增、威脅加大

護國神山也在用!車廠OTA更新普及 歐、日法規將納管

科絡達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柏儀。記者王郁倫/攝影
科絡達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柏儀。記者王郁倫/攝影

特斯拉2個月前發布一支官方影片,揭露自家生產的電動新車如何從工廠,以自駕模式把車開往港口登船,當新車到達台灣台北港時,特斯拉再透過Starlink衛星以OTA(空中更新)技術安裝各國所需應用程式至新車上,大幅節省人力;業界預期,特斯拉新車自己開往車主指定地點交車的一天也不遠了。

聯發科(2454)、趨勢科技、台達電(2308)投資的車聯網商科絡達Carota,就是一家利用OTA技術服務全球3億台裝置客戶做系統軟體更新的新創,成立4年,科絡達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柏儀出席「360° MOBILITY Mega Shows智駕共創 馳騁新局」論壇指出,不只是特斯拉用OTA軟體升級管理汽車,科絡達也在中國大陸以5G專網幫車廠客戶大規模以OTA更新汽車軟體。

「汽車的故障維修,有70%是軟體問題。」吳柏儀指出,除新車軟體更新,科絡達以OTA技術開發AI遠端診斷系統,也可協助車廠在遠端預防車輛故障,大幅降低召回成本改善維修效率。

另外,護國神山的半導體氣體運輸車,車內裝載了氣體偵測感應器,透過科絡達GenAI車隊管理系統隨時監控,但假設車內裝氫氣,要如何知道司機有沒有在行駛途中一邊抽煙?

吳柏儀指出,西方國家對隱私保護度高,不希望在車內放攝影機監控司機,故科絡達也開發出非侵入式監測技術,以感測器監測駕駛行為。

吳柏儀指出,車聯網OTA應用愈來愈普及,許多汽車的軟體更新也透過OTA技術更新,如特斯拉就是加價購買 FSD(Full Self-Driving),車主不用回廠就能OTA下載啟動,汽車馬上升級自駕能力,愈來愈多車廠也跟進以OTA方式更新軟體服務。

但吳柏儀提醒,過去車廠想利用OTA更新軟體就更新,但現在各國意識到OTA將改變汽車行為,為重視行車安全,各國開始立法要求OTA軟體內容需要經過政府的測試跟法規審核才能推送,今年起中國大陸跟歐盟已經宣布實施,美國、日本、台灣也都開始要求OTA合規測試,未來車廠OTA推送前,都必須先通過國家級認證。

車輛中心(ARTC)官網指出,交通部計畫自2028年起分階段實施車輛安全檢測基準96(網路安全)及97(軟體更新),這些基準要求涵蓋車輛設計、製造過程及整體供應鏈管理,目標是確保OTA更新機制的安全性與可追溯性,降低遭惡意軟體更新風險。

未來不只是物流車或轎車,機器人或無人機,甚至是飛天計程車都同樣需要OTA技術。吳柏儀指出,目前台灣使用中包含機車在內,機動車輛高達2300萬輛,每年新銷售汽車45萬輛,還有物流車110萬輛及公車3萬輛,這些汽車都能串連做車隊資料管理與遠端診斷。

特斯拉 惡意軟體

延伸閱讀

民調: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華府掌權後 支持度下降

陸韓電池戰線延燒至儲能 美高關稅下競爭力仍不遜色

蘋果近期也有動作 希望台鏈能助攻其人形機器人

美擬放寬自駕車監管 特斯拉聞訊大漲 主力鏡頭供應商亞光跟著發達了

相關新聞

台積嘉義先進封裝恐「遲到」 業界關注是否衝擊全球HPC晶片供應

台積電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之際,驚傳嘉義先進封裝布局遞延。台積電原規劃,嘉義先進封裝AP7廠第3季設備進機,供應鏈近期陸...

被問「台積電考慮漲價?」魏哲家金句連發幽默霸氣 股東會笑聲不斷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今天首次主持股東會,在近2小時30分會議中,談營運業績、AI與全球布局鏗鏘有力,霸氣十足,反駁台...

「台積電不怕關稅」魏哲家股東會首秀有問必答 5大重點一次看

台積電今天召開股東常會,是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上任後首秀,在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全球經濟陷入混沌不明之際,魏哲家在整場...

獨/輝達用地如何處理? 新壽回覆北市府內容揭曉

輝達該用何種方式來取得北士科的T17、T18用地?現在不僅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北市府也傷腦筋,為此,北市府在上周五發函給...

軟銀孫正義、甲骨文有望大量下單 鴻海AI訂單爆發

川普政府總投資上看5,000億美元的AI大建設「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如火如荼進行當中,關鍵...

美國半導體關稅 台積電證實美國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

美國半導體關稅各界關注,台灣已根據美國232條款送出意見書。台積電今天證實,由亞利桑那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至於相關細節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