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侯友宜回應陳水扁XX同路人:當權者不能視民主如無物

不講武德?普亭才說停火30小時 幾分鐘後烏克蘭遭空襲

要買「過保旗艦機」還是「全新中階機」?網掀戰曝1關鍵:優勢都沒了

技術進步、新產品帶動 估2025年 QD-OLED 出貨占比提升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OLED顯示技術持續發展,帶動QD-OLED監視器出貨量成長,預計其在OLED監視器的占比將從2024年68%提升至2025年73%,展現在高階監視器領域的競爭力。受到市場需求驅動,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品牌、產品線採用QD-OLED技術,以提升畫質表現與刷新率,滿足高階玩家和專業使用者的需要。

從尺寸發展趨勢分析,隨著27吋UHD新產品推出,以及27吋QHD 500Hz超高刷新率監視器新品引發市場關注,這種尺寸的機型對電競與專業領域更有吸引力,也成為QD-OLED監視器市場的主要驅動力。由於產品陣容更加豐富、技術升級,預估QD-OLED在27吋機型的滲透率可望從2024年32%,成長至2025年47%。

TrendForce表示,QD-OLED技術的核心優勢為透過藍光OLED激發量子點材料,轉換為紅、綠純色光,實現更高的亮度、色彩飽和度與色域覆蓋率。RGB像素亮度提升後,監視器的畫面表現更加鮮豔與細膩。

然而,QD-OLED依賴藍光激發量子點,可能縮短使用壽命,且在純黑場景仍有環境光激發量子點發光,影響視覺效果。目前最新技術發展為增加綠色發光層以提升30%的發光效率,進一步優化能耗與畫質表現。另外,導入PICO噴墨技術能更精準沉積量子點墨水,提升像素密度140PPI,在32吋面板上實現4K解析度,有助提高QD-OLED於高階監視器市場的滲透率。

根據TrendForce 「OLED面板成本報告」,發光材料和QD Film在QD-OLED成本中占比最高。然而新導入的噴墨技術易導致噴頭殘留20%的昂貴墨水,影響整體成本控制。現業界已開發回收殘餘墨水技術,比例可達80%,可望改善材料成本與資源利用。

而SDC的QD-OLED產線折舊預計於2027年結束,除生產成本隨之降低,將增加產品競爭力,助益QD-OLED監視器普及,屆時,SDC亦將採用全新發光材料方案,以解決QD-OLED面板的烙印(burn-in)問題,有效延長面板壽命。

TrendForce 「OLED技術與市場分析」研究顯示,電視市場由於LCD往超大尺寸發展,以及Mini LED背光具成本優勢,壓縮OLED相關產品發揮空間。不過,OLED在IT市場仍在初期發展階段,客戶採用意願高。隨著QD-OLED、WOLED兩大技術持續在亮度等規格上競爭,將有助OLED往其他非IT產品的潛在新興應用發展,如工控 、公共資訊顯示器(public information display)及近期熱門的透明顯示器滲透,拓展更多可能性。

LED OLED

延伸閱讀

影/台鐵、高鐵駕艙加裝監視器 交長支持並加強和駕駛溝通

影/男扮女裝闖入出租套房拿女內褲打手槍 警逮32歲男

習近平到訪 越南准了引進中製客機…越捷航空首家採用

微星QD-OLED電競顯示器...打造極致遊戲體驗 亮相開賣

相關新聞

回應關稅戰 台積電間接否認投資英特爾

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昨首度說明公司應對情況,他表示客戶及訂單未改變,台積電也沒有參與英特爾...

網傳間接出貨HBM給華為 智原:不實謠言

網路社群散發及影射智原配合客戶運作,解焊高頻寬記憶體(HBM)出貨給華為,智原今天公告表示,是不實謠言,與華為並無直接或...

蘇姿丰:台積美國新廠 AMD已投片

地緣政治與美國關稅議題引發各界熱議,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昨天表示,超微是美國公司,美國製造當然是關鍵優先事項。不過...

台積亞利桑那2廠 提前量產

台積電為避開川普政府的關稅大刀,提出在美國新增一千億美元投資計畫,至於在進行中的六五○億美元計畫,規畫將亞利桑那州第二座...

產業追蹤/科技大廠競逐 MWC展秀實力

近年來人口高齡化、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問題在全球各國持續受到關注。隨著人工智慧(AI)、機器人與無人化技術逐步邁入商用階段...

產業追蹤/工研院揪伴 攻高軌衛星

衛星迅速擴增,帶動太空商機,增加既有高軌衛星提升利用率,成為刺激通訊產業布局多軌衛星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