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彰化災情頻傳「大豪雨繼續炸」!10縣市豪雨特報 恐一路下到晚上

完成與癌逝母約定!考場吐血她仍考上中山女高 父讚「全家驕傲」

蘋果衝AI眼鏡列優先推動 處理器將由台積代工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仍在積極開發新款擴增實境(AR)AI眼鏡Apple Glass,並且已被蘋果執行長庫克列為優先推動的未來產品。(美聯社)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仍在積極開發新款擴增實境(AR)AI眼鏡Apple Glass,並且已被蘋果執行長庫克列為優先推動的未來產品。(美聯社)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仍在積極開發新款擴增實境(AR)AI眼鏡Apple Glass,並且已被蘋果執行長庫克列為優先推動的未來產品。

市場點名,蘋果持續衝刺AI眼鏡布局,相關處理器預料仍將由台積電(2330)代工,玉晶光(3406)、達邁(3645)、英濟(3294)、材料-KY(4763)等智慧眼鏡供應鏈同步沾光。

彭博記者葛曼(Mark Gurman)認為,儘管蘋果已發布旗下首款頭戴裝置Apple Vision Pro,但體積仍過大,且銷售量也相當不穩定,從用戶便捷性的角度來看,難以與Meta的AI眼鏡競爭,因此蘋果內部轉向開發Apple Glass,期盼打造一款屬於蘋果的AI智慧眼鏡。

目前蘋果正與Meta打硬仗,而且是蘋果工程師的優先工作任務,一切都是為了在智慧眼鏡市場領域創造領先的產品。

截至目前為止,Meta在頭戴裝置、智慧眼鏡等領域都已搶得領導地位,包括在Ray-Ban Meta智慧眼鏡取得成功,這款產品可用於拍照和AI用途。

葛曼分析,庫克真正想打造的是能向使用者顯示擴增實境影像的產品,就像Apple Vision Pro的功能一樣,但外形要更為輕巧,而且售價更便宜。目前Apple Vision Pro重量達600至650公克,售價3,500美元。

AppleInsider網站分析,Apple Glass的目標就是創造出沒有頭戴裝置笨重感、同時保留處理與音訊功能的平視顯示器,這對於蘋果、甚至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是個極大的工程難題。

AppleInsider指出,想要達成上述目標,需要相當程度的微型化與仔細的設計,同時在必要時將部分元件卸載到主機設備上;例如,利用附近的iPhone來處理運算和渲染繪圖功能,以避免在智慧眼鏡上增加笨重的零組件和沉重的電池。

供應鏈方面,一般預料,台積電仍將操刀Apple Glass搭載的處理器晶片,據傳玉晶光將負責供應Apple Glass最關鍵的光學鏡片與模組。

業界分析,玉晶光跨入AR與VR眼鏡鏡片領域已長達四至五年,與美系、日系客戶都有合作關係,估計有望成為Apple Glass供應鏈的台廠先鋒。

至於達邁則是透過透明聚醯亞胺(PI)材料切入智慧眼鏡供應鏈,並掌握AI眼鏡輕量化的關鍵技術;英濟則是旗下轉投資事業擁有的微型投影機技術,被市場認為未來在智慧眼鏡領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延伸閱讀

蘋果執行長庫克堅持開發 AI 眼鏡 兩個理由

全球智慧機銷量 Q1增3% 蘋果成為銷量冠軍

Apple 智慧眼鏡 蘋果

延伸閱讀

疑向中國退役軍人敬禮 基隆議員呂美玲惹議

韓媒:蘋果首台折疊機 由三星獨家供應OLED面板

Meta反壟斷案開庭 恐被迫出售IG、WhatsApp

Meta被爆審查台港內容 美議員請祖克柏赴國會作證

相關新聞

台積嘉義先進封裝恐「遲到」 業界關注是否衝擊全球HPC晶片供應

台積電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之際,驚傳嘉義先進封裝布局遞延。台積電原規劃,嘉義先進封裝AP7廠第3季設備進機,供應鏈近期陸...

被問「台積電考慮漲價?」魏哲家金句連發幽默霸氣 股東會笑聲不斷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今天首次主持股東會,在近2小時30分會議中,談營運業績、AI與全球布局鏗鏘有力,霸氣十足,反駁台...

「台積電不怕關稅」魏哲家股東會首秀有問必答 5大重點一次看

台積電今天召開股東常會,是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上任後首秀,在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全球經濟陷入混沌不明之際,魏哲家在整場...

獨/輝達用地如何處理? 新壽回覆北市府內容揭曉

輝達該用何種方式來取得北士科的T17、T18用地?現在不僅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北市府也傷腦筋,為此,北市府在上周五發函給...

軟銀孫正義、甲骨文有望大量下單 鴻海AI訂單爆發

川普政府總投資上看5,000億美元的AI大建設「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如火如荼進行當中,關鍵...

美國半導體關稅 台積電證實美國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

美國半導體關稅各界關注,台灣已根據美國232條款送出意見書。台積電今天證實,由亞利桑那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至於相關細節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