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夯 SEMI:2025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投資可望達1,100億美元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27日公布的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中指出,2025 年全球用於前端設施的晶圓廠設備支出自2020年以來連續六年增長,較去年同比上升2%,來到 1,100 億美元。
明年晶圓廠設備支出更將成長18%,一舉攻上1,300億美元。此一投資成長不僅由高效能運算(HPC)和記憶體類別支援資料中心擴展的需求所帶動,更受惠於AI人工智慧整合度不斷提高,從而讓邊緣裝置所需矽產品不斷攀升所致。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對晶圓廠設備的投資已經連續六年成長,隨著 AI 相關晶片需求持續走強產量大增,2026 年更將大幅增加 18%。
邏輯微元件(Logic & Micro)類別在 2 奈米製程和晶背供電技術等先進技術投資推波助瀾下,成為晶圓廠投資成長的關鍵驅動力,相關技術可望於2026年進入投產階段。邏輯微元件類別投資將上升 11%,2025 年來到 520 億美元,隨後成長曲線一路往上, 2026 年增加 14%,達 590 億美元。
SEMI表示,未來兩年記憶體類別整體支出穩步增長,2025 年小漲 2%至 320 億美元,2026 年則有 27%的強勁增幅。DRAM 類別投資先降後升,2025 年同比下降 6%至 210 億美元,2026 年反彈、成長 19%升至 250 億美元。NAND 類別支出呈大幅復甦的態勢,年增 54%,2025 年達 100 億美元,2026 年進一步成長 47%,直衝 150 億美元。
儘管比起 2024 年 500 億美元高峰值有所下降,中國仍穩居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龍頭,2025 年總值為 380 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 24%。2026 年支出再跌5%來到 360 億美元。
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普及推升記憶體採用量,韓國晶片製造商計劃增加設備投資,推動產能擴張和技術升級,2026 年可望成為支出排行次高的地區。2025 年設備投資額預計成長 29%至 215 億美元,2026 年增加 26%,來到 270 億美元。
台灣則在晶片廠持續加強先進技術和生產能力領先地位同時,固守設備支出第三名的位子。2025 年及 2026 年投資額預計分別達 210 億美元和 245 億美元,以滿足跨雲端服務和邊緣裝置領域不斷增長的人工智慧應用需求。
美洲地區排名第四,2025 年支出來到 140 億美元,2026 年為 200 億美元。日本、歐洲和中東以及東南亞地區設備投資緊追在後,2025 年支出分別為 140 億美元、90 億美元和 40 億美元,2026 年為 110 億美元、70 億美元和 40 億美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