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指出,台積電計畫邀三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來經營英特爾晶圓製造事業,持股不超過五成。(路透)
路透指出,台積電計畫邀三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來經營英特爾晶圓製造事業,持股不超過五成。(路透)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的晶圓製造事業,由台積電負責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營運,且持股不超過百分之五十。

近月來多家外媒稱美官方有意促使台積電等廠商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以拯救後者岌岌可危的營運表現;受上述消息影響,英特爾股價一度暴漲百分之六。

台灣官員與分析師曾認為,在台積電上周宣布擴大投資美國後,可以避開投資英特爾的「地雷」;經濟部長郭智輝用歧視性的言語形容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更引發政治風波。

英特爾、台積電、輝達、超微和高通均不願向路透置評,白宮和博通則未立即回應置評的請求。台積電昨晚向本報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

台積電持股不會超過50%

知情人士說,根據提案,台積電將營運英特爾配合客戶需求製造晶片的代工部門,但台積電持股比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另一位知情人士及不同消息來源說,台積電也向高通提出這項投資案。路透報導稱,這是媒體首次披露該計畫細節,以及台積電接洽潛在合作夥伴。

傳提議早於赴美投資案

知情人士說,相關談判尚在初步階段;先前,美國川普政府已要求台積電協助英特爾走出困境,但最終要達成任何協議,都須川普政府批准,其交易價值仍不明朗,川普當局不希望英特爾或其代工部門完全由外資擁有。

消息人士說,台積電對潛在夥伴的提議,早於三日與川普共同宣布計畫在美國追加投資一千億美元、新設五座晶片設施。此後該合資企業的相關談判持續,台積電希望有超過一家晶片設計商成為夥伴。

多家業者已表示,有興趣買下英特爾部分業務。但兩名知情人士說,英特爾已拒絕將其晶片設計部門與代工部門分開出售。幾名消息人士表示,高通已退出此前有關收購英特爾全部或部分業務的討論。據傳英特爾幾名董事支持一項交易並與台積電協商,但部分高層堅決反對。

英特爾陷入經營危機,股價過去一年下跌逾五成,去年淨虧損一百八十八億美元,這是一九八六年以來首次虧損。

若合作將面臨重大挑戰

路透說,台積電與英特爾是競爭對手,兩者若達成任何協議都將面臨重大挑戰,成本高且耗時費力;兩家公司的消息人士說,目前兩者在各自工廠使用的製程、化學品和晶片製造工具設置都大不相同。

英特爾曾與台灣聯電、以色列高塔半導體建立製造合作夥伴關係,這可能為台積電、英特爾的合作提供先例,但在商業製造機密方面,尚不清楚這種合作關係將如何運作。一名消息人士說,台積電希望合資企業的潛在投資者,也是英特爾先進製造業務客戶。

路透上周已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輝達、博通正與英特爾,共同以英特爾最先進的18A生產技術從事製程測試,超微也評估該製程是否適合自家需求。

消息人士說,18A已成為英特爾、台積電協商的分歧點;英特爾高層在二月談判時告訴台積電,其先進18A製造技術優於台積電的二奈米製程。

台積電 情人 美國

延伸閱讀

台積電再傳救英特爾 台經院劉佩真:台積多方戰線壓力大

逾10家廠企業以超流體新技術 擘劃千瓦級冷卻散熱的未來

沒完沒了?外電再傳美官方力邀台積合資客戶助英特爾

路透:台積電邀輝達、超微「合資經營」英特爾晶圓代工

相關新聞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童子賢看台積電合資救英特爾「要成功不易」 千億赴美投資有望成霸主

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董事長魏哲家更是大動作在總統府說明;近日又傳出台積電將跟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等合資經營...

晶圓一哥救援英特爾?牽動全局 影響台積先進製程投資及全球布局

英特爾延聘前董事陳立武出任執行長,外界認為可能是為加速拍板將英特爾旗下晶圓代工業務(IFS)引進台積電等大咖合資設立的新...

輝達美國加州AI大會GTC 2025 陳其邁以VIP受邀出席…市府證實

輝達(NVIDIA)3月17日至21日將在美國加州聖荷西舉辦全球首要的人工智慧(AI)大會 GTC 2025,高雄市長陳...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 曹興誠:台美外交可「直達天聽」是重大突破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9兆元),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今天表示,這筆巨額投資加深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