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恭喜!42歲林依晨喜懷二胎 結婚10周年老公樂翻

陸指「以台制華」、縱容台獨 美:豈能自稱世界的穩定力量

AI超級盃來了!黃仁勳GTC 2025揭幕演說 宣告下一代新產品

Apple高產量、中國大陸補貼助攻 智慧手機第4季產量季增9.2%

Apple手機。記者吳康瑋/攝影
Apple手機。記者吳康瑋/攝影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4年第4季由於Apple手機生產進入高峰,以及中國大陸部份地方政府提供消費補貼刺激需求,該季智慧手機品牌合計產量達3.35億支,季增9.2%。其中,新機量產助Apple擴大季增幅度,Samsung則因為在新興市場面臨挑戰,產量季減。

2024年上半年智慧手機相較去年同期不再受高通路庫存影響,下半年有節慶、補貼政策激勵,全年生產總量為12.24億支,年增4.9%。展望2025年,由於整體經濟表現尚無明顯復甦跡象,預期消費者支出行為仍保守,加上調升進口關稅等國際政治因素的負面影響,集邦預估全年生產總量僅會小幅增加1.5%。

集邦分析2024年第4季全球主要智慧手機品牌產量表現,Apple生產總數為8,010萬支,季增57.4%,市占排名躍升世界第一;2024年總產量為2.23億支,大致持平前一年。目前其AI功能僅支援特定語言,未能驅動新機銷售,這種情況預計待2025年4月起推出多國語言版本後將扭轉。

Samsung於2024年第4季生產5,240萬支智慧手機,季減10.6%,排名降為第二。市占下滑除了反映下半年旗艦新機備貨結束,亦因其在印度、非洲等市場遭受中系品牌強烈競爭。Samsung 2024年總產量為2.24億支,年減2.1%。

市占第三名的Xiaomi(含Redmi和Poco)2024年第4季產量為4,450萬支,季增4.7%;2024年生產總數為1.7億支,年增15.3%。其完整布局高中低階產品,搭配強調高性價比的行銷策略,於經濟低迷中更受青睞。受惠消費補貼政策,2024年Xiaomi於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市場銷售占比提升,預計2025年將持續成長。

OPPO(含OnePlus及Realme)2024年第4季生產3,680萬支,小幅季減1.1%,排名第四;其2024全年產量為1.43億支,年增3.1%。OPPO雖同樣得益於中國大陸補貼政策,但多反映在高階手機銷售占比提升,而非總量增加。

Vivo(含iQoo)2024年第四季生產總數為2,860萬支,季增5.9%,市占排第五名;2024年總產量為1.03億支,年增10.2%。由於該品牌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銷量因補貼政策帶動而明顯成長。

排名第六的Transsion(含TENCO、Infinix及itel),2024年第4季產量為2,700萬支,較前一季增加5.9%;其2024年總生產數因第1季庫存回補大幅帶動,成長至1.06億支。由於Transsion主要銷售據點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市場,未能受惠補貼政策,間接導致其2024年下半年的生產表現略遜於Vivo。

Apple手機。記者吳康瑋/攝影
Apple手機。記者吳康瑋/攝影

智慧手機

延伸閱讀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攀峰 台積電先進製程一枝獨秀

德國鐵路誤點與班次取消頻傳 2024年賠償70億元

華城賺爆 2024年 EPS 14.93元 擬發10元股利 訂單看到2028年

雍智2024年 EPS 17.69元 2025年更好

相關新聞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童子賢看台積電合資救英特爾「要成功不易」 千億赴美投資有望成霸主

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董事長魏哲家更是大動作在總統府說明;近日又傳出台積電將跟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等合資經營...

去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營收合計年增49% 輝達營收居冠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合計約2,498億美元,年增49%。AI熱潮帶動整...

晶圓一哥救援英特爾?牽動全局 影響台積先進製程投資及全球布局

英特爾延聘前董事陳立武出任執行長,外界認為可能是為加速拍板將英特爾旗下晶圓代工業務(IFS)引進台積電等大咖合資設立的新...

輝達美國加州AI大會GTC 2025 陳其邁以VIP受邀出席…市府證實

輝達(NVIDIA)3月17日至21日將在美國加州聖荷西舉辦全球首要的人工智慧(AI)大會 GTC 2025,高雄市長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