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舊制退休金較優?他新舊制年資各半 試算結果差很大

NBA/巴特勒飆罕見壓哨外線 勇士退尼克奪7連勝送柯爾大禮

高纖有利腸道健康 紅棗可作鮮果食用其維生素C含量高

調查:過去3個月2成台灣民眾用TikTok 44%每天看

TikTok示意圖。(歐新社)
TikTok示意圖。(歐新社)

根據2024台灣網路報告,過去3個月有21.67%的台灣成年民眾使用過抖音/TikTok,其中約44.45%使用者每天使用抖音或TikTok。學者表示,成年人約有1/5用過TikTok,比例不低。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發布的2024台灣網路報告,透過市話跟手機方式進行調查,以了解民眾社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期間為去年6月19日到6月29日。

詢問全體樣本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調查顯示,民眾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仍是臉書(Facebook),占比44.44%,其次,Instagram以21.12%穩居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第2名,第3名則為抖音/Tiktok,占比為2.53%。

調查研究團隊代表、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陶振超表示,雖然社群媒體排名上跟2023年接近,但可以明顯看到「社群遷徙」的現象,臉書近3年使用比例逐漸向下,Instagram、抖音/Tiktok則呈現持續成長,還有Threads等新興平台異軍突起,顯示資訊流通市場被更多元的小眾平台瓜分。

陶振超指出,調查在抽樣上考慮相當全面,民眾最常使用社群平台前3名分別為臉書、Instagram與TikTok,排序應無問題。

他強調,現在研究過程更為嚴謹,18歲以下年輕族群如果要作為調查樣本,必須取得家長同意,因此通常需要更多研究經費與時間,這也讓學界在18歲以下族群的調查樣本與研究都相對少,僅台灣傳播資料庫等大型調查比較會有18歲以下族群樣本。

陶振超指出,台灣網路報告的調查對象是18歲以上族群,抖音/TikTok作為最主要使用平台的比例2.53%,確實可能被低估,加上平台也被中國作為宣傳工具,民眾調查時可能回答比較保守,不見得願意透露是否使用。

全球短影音快速發展,陶振超表示,2023年起特別單獨一題詢問是否過去3個月有使用過TikTok,所謂「使用」是指進入抖音或TikTok的App看影片或發布影片,不包含從其他App觀看短影音。

調查顯示,過去3個月內,有21.67%成年民眾使用過抖音或TikTok,「比例確實不低,也比較接近真實狀況」。

他觀察,以台灣使用狀況來看,最主要還是用臉書跟IG,親朋好友主要都在這2大平台,抖音/TikTok比較偏向娛樂面跟短影音取向,但確實可以看到平台上也有許多高流量網紅,值得後續關注。

調查顯示,使用抖音或TikTok的使用者中,其中有44.45%每天使用抖音或TikTok,包括一天數次占35.06%,一天一次占9.39%,顯示使用者黏著度高。

台灣抖音或TikTok使用者的人口特徵方面,調查顯示,男性使用TikTok的人口比率為25.39%,顯著高於女性的18.11%。年齡方面,抖音或TikTok使用率與年齡呈現反比,年齡層愈低則使用率愈高,以18到29歲年齡層民眾的抖音或TikTok使用率最高,為34.37%。

Facebook Instagram 手機 抖音 社群媒體

延伸閱讀

貿易 芬太尼 TikTok:習近平和川普談了什麼?

川普考慮祭行政命令 TikTok禁令可能90天執行

TikTok警告 將在美熄燈

億萬富翁將出手?全球第一YTR揚言「買下TikTok」 霸氣喊:我來拯救

相關新聞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台積電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 公司這樣說

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2330)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對此,台積電今日傍晚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鴻名員工涉嫌盜賣公司存貨 影響淨利8千萬

連接器廠鴻名(3021)17日晚上召開重訊記者會,鴻名總經理林嘉祥指出,公司發現一名員工涉及偽造文書、盜賣存貨之不法行為...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 「3套劇本」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壓迫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對台積電步步進逼。連日來市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