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看好今年AI行銷、創作者經濟與影音內容強勢成長

圖為Meta位於加州的總部招牌。(美聯社)
圖為Meta位於加州的總部招牌。(美聯社)

隨著消費者行為與偏好迅速演變,社群平台已不僅是人際交流的工具,更成為品牌接觸目標消費者的重要橋樑。亞太地區為全球最活躍的社群,擁有超過23億用戶,並持續以高於全球平均的速度成長。展望 2025 年,Meta分享五大關鍵社群趨勢,協助品牌掌握市場脈動,以創新技術與策略應對變化,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

Meta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潘先國表示,今年最關鍵的五大社群趨勢,包含生成式 AI 持續改變創作模式、商務訊息交流成為主流、影音內容引領未來、跨境購物需求攀升與創作者經濟持續壯大。

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廣告與內容創作的方式。Meta內部統計數據顯示,平台上單月有逾100萬名廣告主使用其生成式 AI 廣告工具,製作出超過 1,500萬則廣告。其中,使用圖像生成功能的廣告,點擊率提升11%、轉換率亦高出7.6%,顯見運用生成式AI功能的廣告素材在表現上更為出色,不僅優化廣告成效,更為品牌節省製作成本、減緩創意疲勞,創造多重效益。Meta也新增影像擴展與圖像動畫功能,讓廣告主更輕鬆製作多元內容。

Meta 觀察人們越來越傾向如同親友般地透過訊息和品牌交流。尤其在亞太地區,每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 Messenger、Instagram 和 WhatsApp 上和品牌對話,其中偏好個性化交流的Z世代,更是此趨勢的主力族群。因此 Meta 近期推出商務訊息AI,幫助品牌透過即時對話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帶動從對話到購物的消費體驗,將每一次的交談轉化為新商機。

另外,據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2027 年的全球創作者經濟規模可達4,800億美元,而 Meta調查顯示53% 的受訪者更傾向購買經創作者推薦的產品,足見創作者對消費者購買意向具有顯著影響。為了讓品牌更高效地與創作者共創雙贏, Meta也在測試新廣告格式Creator Testimonials,在品牌既有的廣告內容,增加來自創作者分享的證言與推薦,幫助廣告主運用創作者使用產品後的見證優化合作廣告成效。

因在社群上看影片的時間越來越長,以全球而言,Facebook與Instagram的影片觀看量已佔總使用時間的 60%,此外,直播在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受歡迎程度更不容小覷。因應此趨勢,Facebook新增了純影片的動態消息頁面,讓人們輕鬆瀏覽短影音、長影片或直播內容。並協助廣告主透過AI技術提升影片相關性與曝光率,讓大家更輕易探索感興趣的影片內容。

亞太地區消費者對跨境購物的需求持續增長,50% 的消費者表示曾在促銷期間進行跨境購物,其中 59% 會在 Meta 社群平台挖掘商品,且 41% 的人購買後會持續在平台上持續保持互動,包含與社群討論使用心得與商品資訊。許多消費者追求居住地以外的品牌或商品,而 Meta 透過 AI 精準連結品牌與潛在消費者,以全球市場規模打造貼近需求的購物體驗。

Meta 廣告 消費

延伸閱讀

祖克柏也對量子運算澆冷水 概念股再暴跌超過30%

微軟CEO宣布成立AI新團隊 協助客戶打造AI應用程式

傳輝達AI晶片機架故障 微軟等大客戶交貨延誤

祖克柏鍾愛這名表…價值近三千萬 每年僅生產兩到三支

相關新聞

台積電變美積電?經長:「這六種」情況將不予核准對外投資

朝野立委關切台積電(2330)赴美投資。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台積電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 公司這樣說

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2330)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對此,台積電今日傍晚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