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調/逾半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 游盈隆:重大警訊

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原因曝!加薩增至342死 內唐亞胡嗆加倍奉還

不只「小當歸」警員…又有國小校長抖音喊「愛中國」 桃市教育局要查了

2025新科技有哪些?資深投行家看5大趨勢 不只AI和機器人

空中計程車AI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空中計程車AI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2025年科技發展趨勢從AI、機器人到空中交通,許多國家積極推動應用場景,但台灣多聚焦在硬體製造,應加速發展應用生態系統,擴大產業視野,才能避免在新科技浪潮中落後。

新的一年開始,很多新科技大爆發,除了最常聽到的半導體和AI,還有哪些發展可能呢?

1.機器人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很多台積電客戶看好多功能機器人與無人機。機器人是最近的熱門題材,黃仁勳跟馬斯克都說讚,機器人概念股近期紛紛大漲。

從目前2大科技龍頭布局來看,機器人都是重心。馬斯克已宣布,未來特斯拉將不再是純電動車公司,更看好機器人前景。黃仁勳也不甘輝達僅作為晶片公司,希望跟實體世界連結,人形機器人就是AI實體化的具體展現。

機器人有「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類別,但台廠多是生產機器人零組件。

2.AI代理

與AI相關的趨勢,台灣目前所談的是AI基礎建設,包括AI伺服器、資料中心等商機;但國外的話題是「AI代理」(AI Agent),也就是用AI來做事情。

AI代理可以應用在所有產業,不透過人而是透過機器,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法律等。未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全部由AI代理。

全球全力發展AI代理,加速形成智慧化社會,這將顛覆各行各業現有運營模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台灣在這一方面生態系應用還未成熟。

3.自動駕駛

國外開始談的自動駕駛、車聯網這些科技,參與者絕多數是中國公司,唯一例外是特斯拉,目前已經有5、6家企業分別在香港及美國上市,但台灣才剛開始最基本的電動車製造。

4.國防安全

台灣目前相當著重資安,資安屬於賴總統「5大信賴產業」之一(其他還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及次世代通訊),2024年華爾街漲最多的股票之一Palantir,乃美國資安公司代表,全年漲近400%。

但談安全不是只看網路安全,還包括關鍵資源供應、能源生產、基礎設施等,背後隱藏許多投資商機,如電業和核能,這些都是台灣的短處。

5.空中交通

台廠推無人機已經一段時間,政府也很重視,不過最主要用途是軍用,跟民生沒有真正結合。中國現正積極推廣「低空經濟」,也就是利用無人飛行載具,進行商業活動,包括空中計程車。

無人機產業在地大物博的國家如中國和美國都快速竄起,從送餐到運貨,可突破傳統交通限制,這些都是台灣未來應學習的新領域。台灣人視野狹窄,應多去看看世界趨勢。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不只AI和機器人!資深投行家看2025年5大科技趨勢

AI 工業機器人 無人機 自動駕駛

延伸閱讀

CES展後三大爆點:AR/VR、機器人、AI PC

輝達尾牙黃仁勳將現身 將成AI族群焦點

相關新聞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台積電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 公司這樣說

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2330)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對此,台積電今日傍晚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鴻名員工涉嫌盜賣公司存貨 影響淨利8千萬

連接器廠鴻名(3021)17日晚上召開重訊記者會,鴻名總經理林嘉祥指出,公司發現一名員工涉及偽造文書、盜賣存貨之不法行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