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央視批賴總統兩岸言論... 北一女師區桂芝被約談

產業追蹤/善用HPC 打造先進製程鏈

MOSAIC 3D AI晶片技術。工研院/提供
MOSAIC 3D AI晶片技術。工研院/提供

人工智慧(AI)正快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並引領未來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尤其是生成式AI的出現,推動雲端運算向邊緣運算的發展,加速消費性電子和智慧家庭等應用的快速變化。全球AI晶片市場高度依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台灣生產超過九成的AI伺服器,在IC設計上也位居世界第二,有超過250家業者投入晶片設計,包括通訊手機晶片、資訊PC/NB晶片,以及消費性晶片等標準產品。

儘管生成式AI應用帶來新機會,國內許多IC設計公司對於投資雲端和高效能運算(HPC)晶片的研發仍持謹慎態度,原因是先進製程的研發成本極高,加上AI晶片技術矽智財(IP)大多由國外公司掌控,這些因素讓台灣企業在投入HPC晶片研發時,需面臨成本、風險和資源等挑戰,可能因此錯失AI應用帶來的市場機會。

HPC是什麼?
HPC是什麼?

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積極投入AI和HPC半導體技術的研發,透過晶創計畫,加強AI晶片與新世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投資布局,為國內產業打造HPC共用設計資源及先進製程合作生態系,協助台灣晶片產業降低IP使用門檻及推進先進製程研發等作法,結合半導體業與AI晶片, 成為產業創新的火車頭,帶動百工百業的創新應用。

其中AI晶片開發平台,提供具有彈性、能運行大部分AI演算法的IP,並具備完整的軟體發展工具,協助業者迅速分析AI應用演算法以及最適合搭配的AI晶片硬體架構,並與國際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大廠益華電腦建立AI設計和驗證平台,提供從晶片到系統的一條龍設計方案,讓國內業者提前進行AI晶片效能分析、設計優化與軟硬體協同設計,降低錯誤投資並縮短開發時程。

在AI晶片設計中,最重要的挑戰是提升運算效能和資料存取速度,高頻寬記憶體(HBM)雖是目前AI應用的首選,但價格高昂、產能不足且受國外廠商所主導,因此國內也在需尋求替代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與力積電(6770)合作研發的「MOSAIC 3D AI晶片」榮獲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此晶片技術大幅縮短記憶體與運算核心之間的傳輸距離,從微米降至奈米,熱能減少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同時將資料傳輸速度提升到八倍;不僅能顯著提升AI模型的運算效能,還能在成本和能耗方面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我國在全球AI產業競賽中奠定堅實基礎。

面對生成式AI應用,晶片算力規格大幅提升,帶動先進半導體製程需求,因此工研院開發小晶片(Chiplet)技術,將多個不同製程節點的小晶片,透過異質封裝整合以擴展晶片規模、運算能力,以靈活搭配多種應用場景;這項技術讓晶片開發成本下降,讓中小型晶片設計業者能以較低門檻涉足高階AI晶片,延續開發動能。

在政府研發資源引導產業創新的支持下,工研院積極投入半導體前瞻技術的研發,並透過與產業界的密切合作,使台灣實現在AI晶片和高效能運算領域的國產化,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和自主性。(作者是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

AI IC設計 晶片

延伸閱讀

美中關係新戰場…中調查Nvidia 專家:反制效用有限

機構:華為未攻克5納米技術難題 Mate 70仍採7納米晶片

路透:美擬新規防中國獲AI晶片 豁免名單含台灣

美媒:美將對東南亞與中東國家限制輸出晶片數量

相關新聞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台積投資美 非凡成功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昨天表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可說是獲得...

台積電變美積電?經長:「這六種」情況將不予核准對外投資

朝野立委關切台積電(2330)赴美投資。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