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碳流就是金流!華碩拚淨零用區塊鏈、內部碳定價80美元
環境部建議2030年台灣碳費達1,200~1,800元,華碩(2357)永續長吳澤欣表示,華碩內部碳定價已每噸80美元(2,600台幣),內部更建立碳流管理平台,一鍵生成117家子公司及800多家供應商碳排數據,由於「碳流就是金流」,會運用區塊鏈技術傳輸,並成立加速器投資電動車及綠色科技等新領域。
吳澤欣應臺師大永續所邀請,出席COP29後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趨勢分析論壇發表見解,他表示COP29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未來碳權可能成新型態資產,企業應思考建立碳資產管理能力,他也分享華碩多項內部外部淨零行動。
他表示,華碩內部已設立碳流管理平台,串連碳數據公有雲及碳係數私有雲,公有雲每季度收集逾800家供應商及117家子公司的報表數據,再一鍵生成所有碳盤查數據,由於「碳流就是金流」,為建立信任機制,碳數據傳輸華碩也運用區塊鏈技術,將完成第三方認證的演算法加快未來碳排查證速度。
另一個是私有雲,建立華碩全產品線及財務數據,並有全電子業最完整的碳係數資料庫,可以一鍵生成所有管理報表,可以隨時查出華碩環保產品營收占比或各產品碳屬性報告書,同時華碩內部也以每噸80美元碳定價,一鍵生成各部門財報,協助在碳有價化時代掌握可能的衝擊,期望以數據驅動雙軸轉型。
華碩除推出碳中和筆電,第4季度也推出商用機租賃取代買斷的服務,2025年將推出數位產品護照,掃QRCode就可以查產品資料,包括備料在哪裡、碳足跡多少、用了哪些環境友善材料等等,2024年華碩達到RE53(53%電力使用再生能源),2027年風力發電採收後,將邁向RE85,目標2030年達RE100。
碳權帶來商業模式創新及價值創造
在碳權機制加入後,吳澤欣表示,企業將有機會改變既有的線性商業模式,引發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應該運用餘裕(SLACK)資源,去投資在淨零未來具發展潛力的項目上,故淨零不只是被動減碳達到淨零目標,也可以價值創造驅動企業成長。
吳澤欣表示,華碩也觀察淨零趨勢將促使能源電力技術、原料與化學、運輸與物流、資源與環境技術、智慧輔助技術等嶄新領域發展,故華碩也將與台大創科中心合作成立企業加速器,瞄準電動車市場、綠色科技、遊戲化體驗三領域的新創團隊共創價值。
800家供應鏈減碳 發展循環經濟
在評估氣候變遷的機會跟風險矩陣中,華碩也會注意產品能耗的持續降低,以及關注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如年輕世代更重視採購的商品對環境的責任。第三是關注碳稅、碳費、碳邊境調整機制等對企業營運帶來的影響。
吳澤欣表示,若企業位於價值鏈上游,越應該關注直接排放範疇,而若產業接近消費端,也就是價值鏈下游,則應該注意間接碳排,碳權也一樣,產業上游應該重視合規性碳權,產業下游應該重視自願性碳權,以華碩為例,總碳排中供應鏈占比35%,產品售出後的使用碳排高達55%,換言之,這兩部分加總比例高達99%。
因此,華碩要求800多家供應鏈展開淨零投資,吳澤欣表示,華碩針對供應商做四象限分類,包括碳排量大但管理能力高、碳排小管理能力好、碳排大管理能力差、碳排小管理能力差,後者華碩會協助一起建立基本碳排查能力,但華碩最大心力會放在碳排大但管理力差的族群,
循環經濟也是促進產品能源效率提升的工具,吳澤欣表示,很多人認為循環經濟只是回收資源,但華碩的循環經濟包括五面向,包括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可維修)、改善資源使用(如環保包材)、提升廢棄物價值(回收)、結果導向解決方案(靈活商業模式跟降低IT支援成本)、擴大產品用途(整新捐助校園)。
吳澤欣表示,目前華碩46%產品具備國際環保標章,集團使用24%再生能源,在82%銷售市場建立回收通路,今年第4季更展開商用機「以租賃取代買斷」的策略,「因為電腦是華碩設計,材料華碩挑選,所以回收後可以容易創造價值。
移除碳也有碳權 碳交易更健全!COP29揭三啟示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結束,吳澤欣表示,華碩有三看法,首先是:已開發國家承諾2035年前為開發國家每年募資3,000億美元,作為氣候資金,從企業的角度,氣候韌性會變成市場行銷點,也是創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但需要更多資金注入,才能走過死亡之谷,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量產坦途。
其次,未來需加速能源轉型,從企業的觀點來看,石化燃料退場已經很明確,故企業必須有多元的能源配置,以穩定電力供給來源,符合成本效能。
第三,此次COP29會議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碳市場逐漸健全,允許國家、企業甚至個人都可參與由聯合國監管的碳交易市場,聯合國框架下將創建一個高品質、具透明度的碳交易市場,也為台灣帶來機會。
吳澤欣表示,從企業角度來說,「移除類碳權」獲得國際認可,將可擴大企業減碳選項,從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排放的碳如果可以減量,對世界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本來就應該尋找邊際成本(減碳容易且投資成本)較低的地方去努力減碳。
他認為,氣候變遷雖考驗企業韌性,但也帶來重建更好未來的機會,若經過辨識全球挑戰而找到創新機會,企業能具體轉化為提升競爭優勢的策略,朝更有序更包容性的方向成長。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Switch 2真的來了!任天堂突襲曝光外觀影片 螢幕、Joy-Con全變大
📢 「偷看LINE訊息」3招不被發現已讀!蘋果iPhone一動作獨享「未讀祕技」
📢 「吉伊卡哇」CASETiFY聯名手機殼開箱!iPhone滿滿超Q小八 快帶寶寶出門
📢 Cleer ARC 3 Max開箱!耳機量心率血氧、驚豔沉浸感 充電盒螢幕還能聞香
📢 便宜資費懶人包/4G吃到飽488元!5G爽快上網只要389
📢 LINE免費貼圖7款!過年新春吉祥話大集合 這款免任務藏超多哏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