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與機車相撞!民間救護車瞬間爆炸釀1死2傷 驚駭場面曝光

114學測自然/烏山頭水庫、諾貝爾獎入題 素養題多考生苦喊燒腦

川普就職韓國瑜確定無法觀禮 外交部:其餘行程不變

鴻海11月營收 兩位數下滑…處分Vizio持股獲利8.7億元

鴻海5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6,726億元。 路透
鴻海5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6,726億元。 路透

鴻海(2317)昨(5)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6,726億元,雖然月減16.43%,仍是同期次高,並較去年同期增加3.47%;前11月合併營收為6.2兆元,已超過2023年全年營收,年增8.87%,為同期最佳。

鴻海昨天日晚間並代子公司Foxconn Assembly Holding Corporation公告,處分Vizio持股440.91萬股,每單位交易價格11.5美元,交易總金額5,070.49萬美元,依取得成本計算,已實現利益2,693.48萬美元(約新台幣8.75億元),已列入本年度未配盈餘,處分目的是實現投資利益。

鴻海營收
鴻海營收

法人分析,鴻海10月合併營收攻上8,000億元大關、達8,048億元,創歷史次高,11月合併營收回落至6,726億元,月減逾16%,應與iPhone 16系列新機備貨旺季已過,以及輝達AI晶片處於Hopper平台過度至最新Blackwell的新舊產品交替期有關,後續隨Blackwell晶片大量產出,將助攻鴻海營運。

展望後市,鴻海強調,下半年為資通訊產業傳統旺季,營運仍會逐季加溫,本季營運季對季、年對年均會顯著成長。

鴻海表示,11月四大類產品與10月相較,「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強勁成長, 主要受惠新品拉貨動能;「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持平;「雲端網路產品類別」表現衰退,主要是AI持續拉動伺服器需求,但受新舊產品轉換影響;「消費智能產品類別」表現衰退,因上月有新品上市、大陸雙11促銷及北美感恩節需求均墊高基期。

鴻海指出,11月四大類產品與去年同期相較,「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均強勁成長,主要受惠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今年新產品需求較高,以及主要業務零組件與車用業務出貨增加;「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呈現衰退,因拉貨動能保守。

就前11月四大產品類別與去年同期相比來看,「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均強勁成長,主要受惠AI伺服器需求強勁、零組件與車用業務出貨增加;「電腦終端產品類別」顯著成長,主要受惠今年新產品需求較高;「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略為衰退,主要是2022年底大陸鄭州廠區受疫情影響的訂單,推遲到2023年首季生產,導致基期較高。

鴻海全力衝刺AI業務,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AI將是2025年集團最重要成長動能。鴻海昨天股價失守200元整數關卡,終場收199元、跌2元,外資轉賣超1.6萬餘張。

AI 鴻海

延伸閱讀

閒錢、獎金買00922…隨著大盤一起放大本金! 去年男大生一年賺超過200萬

川普開築關稅壁壘第一槍 鴻海全球設點…力抗亂流

劉揚偉:鴻海領先的全球布局 受到川普關稅的影響最小

針對川普課稅影響 鴻海董座劉揚偉:大國博弈、靜觀其變

相關新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明訪矽品新廠 加速推進半導體封裝測試發展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預定明日下午參訪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親至座落在台灣潭子產...

傳黃仁勳來台前先赴中國 輝達未證實保密到家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於本週來台參加17日舉辦的台灣分公司尾牙,根據外媒報導,在美中科技戰升溫之...

說太快洩輝達總部設台北 國發會急澄清:由公司公布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在矽谷為海外第二座新創基地揭幕,但在致詞時卻意外透露,輝達亞洲總部會設在台北,引發外界關注,但國發會則緊...

拜登對陸最後一擊!美晶片禁令傳擴及16奈米 恐傷到台積電

美國有意再對陸收緊晶片管制,現任總統拜登卸任前、最快10日宣布拉高對陸AI等先進晶片出口限制措施,業界並傳出,美方會把製...

川普發美國製造紅包 鴻海、廣達受惠

美國準總統川普7日宣布,已引進中東阿聯酋至少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80億元)資金,要在美國多處蓋資料中心,第一階段...

輝達台灣總部落腳何處?竹縣長楊文科招手稱「已準備好了」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釋出可能來台灣設立總部的消息,令各縣市積極爭取,不過新竹縣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