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憶交棒推雙首長 責任已落在接班人肩膀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自傳下冊揭露交棒規劃和推動「雙首長制」。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自傳下冊揭露交棒規劃和推動「雙首長制」。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自傳下冊揭露交棒規劃和推動「雙首長制」,他談及蔡力行、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等關鍵要角。張忠謀說,自己最成功的工作明顯地是在台積電,台積電現在是世界「必需」的公司,而且世界的「需要」,尤其在人工智慧AI方面。

張忠謀表示,人工智慧正快速成長,台積電一定要緊緊追隨這需求的成長;在成本方面,台積電也不能放鬆,因為「量」的成長與「價」有密切的關係。他說,台積電的責任,已落在接班人肩膀上,對他們寄予深切期待、虔誠祝福。

張忠謀自傳下冊今天上市,在書中談到台積電的交棒規劃,張忠謀說,2005年開始規劃台積電董事長及執行長(CEO)的交棒,原先計劃釋出執行長給蔡力行,但仍保留董事長職;不過接下來幾年,台積電業務及人事並不順利,2009年張忠謀重兼執行長一職。

張忠謀說,當時仍未放棄蔡力行未來繼承的可能,仍任命蔡力行為台積電新事業總經理,可惜後來台積電的新事業不很成功;蔡力行也於2014年辭職,出任中華電信董事長,後來在2017年轉任聯發科共同執行長。

張忠謀說,蔡力行在聯發科做得很好,現在已是副董事長暨執行長。

2012年,張忠謀認為台積電已帶回康莊大道,接班人考量復萌,當時蔡力行仍是可能人選,但張忠謀認為應該再提拔幾位可能的接班人;當年3月,張忠謀擢升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3人為共同營運長(Co-Chief Operating Officer),輪流負責研發、製造及業務發展。

張忠謀回憶,蔣尚義非常聰明、有很強的技術方向感,也有領導力,但蔣尚義也很敏感。張忠謀說,蔣尚義從1997年加入台積電時,就是台積電的研發主管,也是一進台積電就授以「技術領先」任務的研發主管。

張忠謀說,自己非常敬重蔣尚義,但是在2006年蔡力行任台積電執行長時,蔣尚義選擇從台積電退休;張忠謀2009年重兼執行長後,又透過一頓牛肉麵把蔣尚義找回來。張忠謀說,後來沒有落實「三人輪調」,蔣尚義顯然有點失望。

張忠謀回憶,若能落實三人輪替,或許台積電的接班會不一樣,不過世事變化無窮難料。

張忠謀說,蔣尚義在2013年10月底退休,11月宣布劉德音及魏哲家為台積電的共同執行長,這個組織一直維持4年。

張忠謀在書中提到,2017年9月,自己規劃的台積電「雙首長制」獲得董事會成員認可,10月「交棒計畫」浮出檯面,張忠謀並宣布退休。

2018年6月台積電股東會通過新屆董事會,按照計畫選出劉德音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為台積電總裁,其中董事長為公司決策最後把關者、也是對外最高代表;公司向總裁報告,總裁對董事會報告,不對董事長報告,台積電正式啟動「雙首長制」。

張忠謀回憶指出,從24歲到87歲的63年事業生涯,就此結束,自己原來沒想工作那麼久,原來想在65歲退休,但開始辦台積電後,愈辦愈成功,興致和期待也愈來愈高,到後來簡直是「欲罷不能」。

張忠謀說,63年職涯幾乎全部都在半導體業,自己最成功的工作,明顯地是在台積電。

台積電 張忠謀 蔣尚義

延伸閱讀

張忠謀自傳揭密 曾邀英特爾董座任台積獨董

張忠謀還原二度邀黃仁勳當台積電CEO始末 對方悠悠吐一句

張忠謀接受雜誌專訪:寫自傳常掉淚 彷彿重新活一遍

張忠謀自傳點曾拒業務主管職 劉德音幽默回:我那時還小

相關新聞

宏達電XR資產以82億賣Google 提供智財權非專屬授權

品牌大廠宏達電昨(23)日拋出震撼彈,宣布與Google簽署協議,Google將以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億元)取得宏...

台馬海纜又斷裂…盤點最近兩次斷裂原因 與漁船沒有太大關係

台馬海纜今日凌晨5時多再次出現障礙,這已經是一個月內第二次通告障礙。事實上,這兩次的台馬海纜斷線,與漁船沒有太大關係。數...

台馬海纜都斷了 中華電信微波電路救急

中華電信(2412)22日公告指出,台馬第三海纜於1月15日13:36發生障礙,台馬第二海纜於11月22日05:34 發...

台馬海纜兩條全斷!中華電證實 15日及今晨接續故障

台馬海纜再度傳出全斷狀況,中華電信公告,台馬第3海纜於15日下午發生障礙,台馬第2海纜於今天凌晨發生障礙,訊務已疏轉至微...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明訪矽品新廠 加速推進半導體封裝測試發展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預定明日下午參訪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親至座落在台灣潭子產...

傳黃仁勳來台前先赴中國 輝達未證實保密到家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於本週來台參加17日舉辦的台灣分公司尾牙,根據外媒報導,在美中科技戰升溫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