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標配!逾9成上班族認為AI是必備技能 這三行業接受度高

人力銀行調查顯示,AI成為職場標配,有超過9成3的上班族認為,AI是職場的必備技能。路透
人力銀行調查顯示,AI成為職場標配,有超過9成3的上班族認為,AI是職場的必備技能。路透

AI需求火熱,激勵出口寫下亮眼成績,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的經濟成長預估為3.97%,可望拉抬全年經濟成長率突破4%,AI力與國力密不可分,更成為企業與人才轉型的關鍵。根據1111人力銀行AI世代職場技能調查顯示,AI不但普遍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更開始成為職場標配,有超過9成3的上班族認為,AI是職場的必備技能,其中對AI接受度最高的產業是科技業金融業以及大眾傳播業,另有5成1的上班族已經在職場上運用AI。

1111人力銀行與雲端技術領導者Amazon Web Services(AWS)共同策畫「AI驅動 未來職場」研討會今天於政大公企中心登場,邀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DataDecision技術長尹相志、國科會TAIDE專案主責專家成員蔡宗翰、聯合聚晶股份有限公司財務暨人資副理鄭惠如、KKCompany雲端智慧業務群總經理黃柏淞等,多位產官學專家與會,揭示企業如何有效整合AI、借助AI進行決策,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領先優勢。

隨著更多企業採用AI技術,傳統工作正面臨挑戰,為了直面AI帶來的職場變革,調查發現,5成1的上班族已經在職場上運用AI,其中幾乎天天使用38.7%、一周超過3次20.1%、一周1到2次12.5%。

進一步詢問上班族使用AI的原因,包括個人興趣70.5%、提高工作效率68.7%、增加就業機會56.3%、增加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54.2%,至於學習的方式以自學比率最高74.0%,其次是線上課程57.9%、參加研討會或工作坊34.6%、向同事親友請教30.1%,以及公司內部培訓18.4%。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國發會預估AI產業人才缺口高達2.5萬人,從行政院4年國家發展計劃中,不但將AI列入政府發展五大信賴產業,115年產值還要突破兆元,可以看出AI對國力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著技術的進展,AI在職場上的運用越發多元,其中科技業是帶動AI發展的浪頭,是當前AI技術運用最普及的產業,AI技能可以說是從業人員的基本功,從前端的產品設計、創新,到生產流程的自動化都可以透過AI來優化,當然還可以透過AI進行預測分析,帶動產業持續進步。

其次,數位金融的普及大幅改變金融業的生態,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模式對從業人員來說是巨大挑戰,智能客服、聊天機器人正在取代傳統櫃台與電話客服的工作,金融從業人員必須持續學習新技能、提升自己在數位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爭得一席之地。

而大眾傳播領域與內容的產製息息相關,可以用來生成內容的AI早已被從業人員大量運用,眾多影音、社群平台也會利用AI來分析用戶的瀏覽紀錄、喜好與行為數據,提供受眾量身定製的內容推薦,AI技術在大眾傳播領域的應用不僅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也優化了用戶體驗,提升傳播效果。

AI 上班族 數位金融 科技業 職場 金融業

延伸閱讀

遠東銀行三連霸1111人力銀行「幸福企業-金獎」 致力打造幸福友善職場

上班族三餐不正常皮膚發黃成小小兵 膽管結石惹禍

想拖到領完年終才辭職 上班族崩潰求助:主管一直逼我走

上班族今年幸福感指數為57 僅三成五公司加薪機制完善

相關新聞

宏達電XR資產以82億賣Google 提供智財權非專屬授權

品牌大廠宏達電昨(23)日拋出震撼彈,宣布與Google簽署協議,Google將以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億元)取得宏...

台馬海纜又斷裂…盤點最近兩次斷裂原因 與漁船沒有太大關係

台馬海纜今日凌晨5時多再次出現障礙,這已經是一個月內第二次通告障礙。事實上,這兩次的台馬海纜斷線,與漁船沒有太大關係。數...

台馬海纜都斷了 中華電信微波電路救急

中華電信(2412)22日公告指出,台馬第三海纜於1月15日13:36發生障礙,台馬第二海纜於11月22日05:34 發...

台馬海纜兩條全斷!中華電證實 15日及今晨接續故障

台馬海纜再度傳出全斷狀況,中華電信公告,台馬第3海纜於15日下午發生障礙,台馬第2海纜於今天凌晨發生障礙,訊務已疏轉至微...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明訪矽品新廠 加速推進半導體封裝測試發展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要來了!預定明日下午參訪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親至座落在台灣潭子產...

傳黃仁勳來台前先赴中國 輝達未證實保密到家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於本週來台參加17日舉辦的台灣分公司尾牙,根據外媒報導,在美中科技戰升溫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